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私募基金的法律意义 | 第15-30页 |
一、私募基金的内涵界定 | 第15-20页 |
(一) 私募基金的基本概念 | 第15-18页 |
(二) 私募基金的存在样态 | 第18-20页 |
二、私募基金的主要特征 | 第20-23页 |
(一) 私募基金产生的动因分析 | 第20-22页 |
(二) 私募基金的特征比较 | 第22-23页 |
三、私募基金的法律属性 | 第23-28页 |
(一) 投资基金的法律属性 | 第23-26页 |
(二) 投资基金制度是对传统信托制度的发展 | 第26-27页 |
(三) 私募基金的产生是信托制度发展的新层次 | 第27-28页 |
四、私募基金法律监管需求的提出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私募基金法律监管的维度解构 | 第30-51页 |
一、放松监管与加强监管的博弈 | 第30-36页 |
(一) 私募基金的制度安排对传统投资基金监管理论的修正 | 第30-33页 |
(二) 私募基金的固有风险分析 | 第33-36页 |
二、私募基金法律监管的价值取向 | 第36-40页 |
(一) 现代信托法价值取向的演进 | 第36-37页 |
(二) 价值维度的冲突与协调 | 第37-40页 |
三、私募基金法律监管维度的实证研究 | 第40-48页 |
(一) 成熟市场监管的立法例 | 第40-46页 |
(二) 对海外私募基金法律监管制度的评析 | 第46-48页 |
四、私募基金法律监管制度设计的绩效评析 | 第48-51页 |
(一) 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 第48-49页 |
(二) 为私募基金有效运作提供了制度环境 | 第49页 |
(三) 充分发挥了市场选择机制的作用 | 第49-51页 |
第三章 我国私募基金法律监管的维度演变 | 第51-64页 |
一、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状况 | 第51-55页 |
(一) 我国私募基金现状 | 第51-52页 |
(二) 相似经济活动的比较 | 第52-55页 |
二、对现有法律监管维度模式的考察 | 第55-61页 |
(一) 我国私募基金法律规范的现状考察 | 第55-58页 |
(二) 现有监管框架和监管思路评析 | 第58-59页 |
(三) 私募基金法律监管维度扭曲的现实弊端 | 第59-61页 |
三、我国私募基金法律监管维度的逻辑演变 | 第61-64页 |
(一) 明确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 | 第62页 |
(二) 转变私募基金的法律监管思路和重点 | 第62-63页 |
(三) 确保私募基金法律监管的适度性 | 第63-64页 |
第四章 我国私募基金法律监管的具体制度安排 | 第64-77页 |
一、私募基金法律地位的确认 | 第64-66页 |
二、私募基金认定的法律标准 | 第66-74页 |
(一) 对我国私募基金投资人资格的界定标准 | 第66-70页 |
(二) 对我国私募基金投资者人数的限定标准 | 第70-72页 |
(三) 对我国私募基金募集方式的限定标准 | 第72-74页 |
三、私募基金具体运作的规制和监管 | 第74-77页 |
结束语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后记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