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与乡村治理--以乡村治理系统作为分析框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8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9-11页 |
(二) 问题意识 | 第11-12页 |
(三) 文献梳理 | 第12-14页 |
1、信息不对称研究 | 第12-13页 |
2、乡村治理研究 | 第13-14页 |
(四) 基本概念厘清 | 第14-16页 |
1、信息 | 第14页 |
2、信息不对称 | 第14-15页 |
3、乡村治理 | 第15-16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 现实遭遇:乡村治理面临信息不对称 | 第18-30页 |
(一) 乡村治理的历史演变逻辑 | 第18-23页 |
1、传统乡村社会 | 第18-19页 |
2、晚清民国时期 | 第19-21页 |
3、人民公社时期 | 第21-22页 |
4、"乡政村治"时期 | 第22-23页 |
(二) 乡村治理遭遇信息不对称 | 第23-30页 |
1、乡村治理系统输入阶段的信息不足和选择问题 | 第23-25页 |
2、乡村治理决策输出过程中的信息误解和流失现象 | 第25-27页 |
3、治理决策后信息反馈中的"噪音"和中断现象 | 第27-30页 |
二 缘起剖析:乡村治理中信息不对称存在的基础 | 第30-38页 |
(一) 信息不对称存在的轨迹探究 | 第30-32页 |
1、权力延伸程度的局限 | 第30页 |
2、技术手段的落后 | 第30-31页 |
3、"熟人社会"格局的规束 | 第31页 |
4、制度机制的欠缺 | 第31-32页 |
(二) 信息不对称彰显的现实缘起 | 第32-38页 |
1、从信息导入阶段来看 | 第32-34页 |
2、对信息输出难题的分析 | 第34-36页 |
3、信息反馈阶段问题的厘清 | 第36-38页 |
三 路径架构:信息互动推动乡村治理趋向善治 | 第38-49页 |
(一) 内生机制之一:制度建设 | 第39-44页 |
1、乡村治理前的信息录入机制建设 | 第39-40页 |
2、乡村治理中的信息输出机制建设 | 第40-42页 |
3、治理决策后的信息反馈机制建设 | 第42-44页 |
(二) 内生机制之二:政治主体素质建设 | 第44-46页 |
1、从当局角度来说 | 第44-45页 |
2、从民众视角来看 | 第45-46页 |
(三) 外部变量之一:基础设施建设 | 第46-47页 |
(四) 外部变量之二:媒体功能的重建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