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

丹参酮ⅡA口服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前言第10-14页
第一章 丹参酮ⅡA 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处方前研究第14-24页
 1、仪器和材料第14-15页
 2、方法与结果第15-22页
   ·丹参酮ⅡA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第15-20页
     ·测定波长的选择第15-16页
     ·色谱条件第16页
     ·丹参酮ⅡA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16页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16-17页
     ·精密度实验第17-18页
     ·回收率实验第18页
     ·方法专属性实验第18-20页
   ·丹参酮ⅡA 基本理化性质研究第20-22页
     ·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第20-21页
     ·DSC 分析第21-22页
 3、讨论第22-24页
第二章 丹参酮ⅡA 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基础研究第24-39页
 1. 材料和仪器第24-25页
 2. 方法与结果第25-36页
   ·溶解度的测定第25-27页
   ·不同油和乳化剂的选择第27-30页
     ·不同油和乳化剂的配伍第28-29页
     ·不同油和乳化剂的伪三元相图第29-30页
   ·助乳化剂对微乳形成的影响第30-32页
   ·Km 值对微乳形成的影响第32-34页
   ·丹参酮ⅡA-SMEDDS 处方的筛选第34页
   ·丹参酮ⅡA-SMEDDS 制备工艺考察第34-36页
   ·丹参酮ⅡA-SMEDDS 的制备第36页
 3、讨论第36-39页
第三章 丹参酮ⅡA 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质量评价第39-51页
 1、材料与仪器第39-40页
 2、方法与结果第40-48页
   ·丹参酮ⅡA-SMEDDS 的外观第40-41页
   ·丹参酮ⅡA-SMEDDS 自乳化后微乳显微形态观察第41页
   ·丹参酮ⅡA-SMEDDS 的含量测定第41-42页
   ·丹参酮ⅡA-SMEDDS 稳定性考察第42-43页
     ·丹参酮ⅡA-SMEDDS 自乳化微乳稳定性研究第42-43页
     ·丹参酮ⅡA-SMEDDS 的稳定性第43页
   ·丹参酮ⅡA-SMEDDS 体外释放第43-45页
     ·直接释药法第43-44页
     ·总体液反相透析法第44-45页
   ·丹参酮ⅡA-SMEDDS 自乳化影响因素考察第45-48页
     ·不同温度下自乳化情况的考察第45-46页
     ·不同转速下自乳化情况的考察第46页
     ·在不同稀释倍数及不同介质中自微乳化情况考察第46-48页
 3、讨论第48-51页
第四章 丹参酮ⅡA 自微乳化释药系统药物动力学研究第51-66页
 1、材料与仪器第51-52页
 2、实验方法第52-64页
   ·丹参酮ⅡA 对照品贮备液的制备第52页
   ·血浆样品的处理方法筛选第52-55页
     ·乙酸乙酯萃取法第52页
     ·二氯甲烷萃取法第52-53页
     ·氯仿萃取法第53页
     ·乙醚萃取法第53页
     ·甲醇蛋白沉淀法第53页
     ·乙腈蛋白沉淀法第53-55页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第55-59页
     ·色谱条件第55页
     ·血浆样品的处理方法第55页
     ·丹参酮ⅡA 对照品血浆样品的制备第55-56页
     ·丹参酮ⅡA 对照品血浆样品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6页
     ·方法回收率实验第56-57页
     ·方法精密度实验第57-58页
     ·检测限的考察第58页
     ·方法专属性实验第58-59页
   ·样品稳定性考察第59-61页
     ·含药血浆在冰冻(-20℃)存放条件下的稳定性第59-60页
     ·含药血浆在冻融(4℃)存放条件下的稳定性第60页
     ·含药血浆在室温存放条件下的稳定性第60-61页
   ·丹参酮ⅡA 混悬液的制备第61页
   ·药物动力学实验设计第61-64页
     ·单剂量口服给药实验设计第61页
     ·丹参酮ⅡA-SMEDDS 及丹参酮ⅡA 混悬液口服给药经时血药浓度含量的测定第61-63页
     ·丹参酮ⅡA-SMEDDS 及丹参酮ⅡA 混悬液单剂量口服给药实验数据处理第63页
     ·相对生物利用度的研究第63-64页
 3、讨论第64-66页
全文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综述:丹参制剂的研究进展第71-80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防己甲素脂质体的研制
下一篇:勐醒芒毛苣苔和卷丝苣苔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