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超支化聚合物对PVDF多孔膜的改性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44页
   ·引言第15-17页
   ·膜材料改性方法第17-25页
     ·表面涂覆改性第17-18页
     ·表面化学改性第18-23页
     ·共混改性第23-25页
   ·多孔聚合物电解质膜第25-31页
     ·多孔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第26-28页
     ·基于PVDF的多孔聚合物电解质膜第28-31页
   ·超支化聚合物第31-44页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第31-34页
     ·关于超支化聚合物的研究第34-38页
     ·基于超支化聚合物的膜与膜过程第38-44页
第二章 课题的提出第44-52页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第44-49页
     ·PVDF多孔膜的亲水性改性第44-47页
     ·PVDF基聚合物电解质膜第47-49页
   ·研究思路与实验方案第49-50页
   ·研究内容第50-52页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对PVDF微孔膜的改性第50页
     ·含交联HPG的PVDF多孔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第50-51页
     ·HPE-g-MPEG对PVDF多孔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第51页
     ·HPE-g-MPEG中支臂链长度对PVDF多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51页
     ·两亲性聚合物结构对PVDF多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51页
     ·Li离子电池隔膜用PVDF/HPE-g-MPEG共混多孔膜的制备及性能第51-52页
第三章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对PVDF微孔膜的改性第52-72页
   ·引言第52-53页
   ·实验部分第53-57页
     ·实验材料第53页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HPG)的合成与表征第53-54页
     ·PVDF多孔膜的制备第54-55页
     ·PVDF多孔膜的结构与性能表征第55-57页
   ·结果与讨论第57-70页
     ·HPG的合成与表征第57-62页
     ·膜的表面和本体化学组成第62-64页
     ·HPG对膜形态的影响第64-67页
     ·水接触角测试第67-70页
     ·膜性能测试第70页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四章 含交联HPG的PVDF多孔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第72-87页
   ·引言第72页
   ·实验部分第72-75页
     ·实验材料第72-73页
     ·HPG羟值的测定第73-74页
     ·含交联HPG的PVDF多孔膜的制备第74页
     ·PVDF多孔膜的表征第74页
     ·BSA吸附实验第74-75页
   ·结果与讨论第75-85页
     ·形貌分析第75-77页
       ·HPG用量对PVDF多孔膜结构的影响第75-76页
       ·交联度对PVDF多孔膜结构的影响第76-77页
     ·PVDF多孔膜的表面和本体的化学组成第77-80页
     ·PVDF多孔膜表面的水接触角第80-82页
     ·PVDF多孔膜的水通量第82-84页
     ·BSA静态吸附第84-85页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五章 HPE-G-PEG对PVDF多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87-104页
   ·引言第87-88页
   ·实验部分第88-92页
     ·实验材料第88-89页
     ·两亲性超支化-星形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89页
     ·PVDF多孔膜的制备第89-90页
     ·PVDF多孔膜的表征第90-91页
     ·BSA静态吸附第91页
     ·渗透实验第91-92页
   ·结果与讨论第92-103页
     ·HPE-g-MPEG的表征第92-94页
     ·PVDF多孔膜表面的化学组成第94-97页
     ·PVDF多孔膜表面的亲水性第97-98页
     ·HPE-g-MPEG在PVDF多孔膜中的稳定性第98-99页
     ·静态BSA吸附实验第99-100页
     ·PVDF多孔膜的结构与渗透性能第100-103页
     ·PVDF多孔膜的循环使用性能第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六章 HPE-G-MPEG支臂链长度对PVDF多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104-120页
   ·引言第104页
   ·实验部分第104-109页
     ·实验材料第104-105页
     ·两亲性超支化-星形聚合物(HPE-g-MPEG)的合成和表征第105-106页
     ·PVDF多孔膜的制备第106-107页
     ·PVDF多孔膜的表征第107页
     ·分子量截留实验(MWCO)第107页
     ·静态BSA吸附实验第107-108页
     ·渗透实验第108-109页
   ·结果与讨论第109-118页
     ·支臂链长对PVDF多孔膜的形态结构的影响第109-110页
     ·支臂链长对PVDF多孔膜分子量截留的影响第110-111页
     ·支臂链长对PVDF多孔膜表面的化学组成的影响第111-114页
     ·支臂链长对PVDF膜表面亲水性的影响第114-115页
     ·支臂链长对PVDF多孔膜蛋白质吸附的影响第115-117页
     ·支臂链长对PVDF多孔膜通量的影响第117-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第七章 两亲聚合物结构对PVDF多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120-134页
   ·引言第120页
   ·实验部分第120-123页
     ·实验材料第120-122页
     ·PVDF多孔膜的制备第122页
     ·PVDF多孔膜的表征第122页
     ·PVDF多孔膜表面的平均孔径和孔径分布第122-123页
     ·PVDF多孔膜的静态BSA吸附第123页
     ·渗透实验第123页
   ·结果与讨论第123-133页
     ·两亲性聚合物结构对PVDF多孔膜形态的影响第123-125页
     ·两亲性聚合物结构对PVDF多孔膜表面孔径和孔径分布的影响第125-126页
     ·两亲性聚合物结构对PVDF多孔膜表面化学组成的影响第126-128页
     ·两亲性聚合物结构对PVDF多孔膜表面亲水性的影响第128-131页
     ·两亲性聚合物结构对PVDF多孔膜静态BSA吸附的影响第131页
     ·两亲性聚合物结构对PVDF多孔膜渗透性能的影响第131-133页
   ·本章小结第133-134页
第八章 LI离子电池隔膜用PVDF/HPE-G-MPEG-AC共混多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第134-154页
   ·引言第134-135页
   ·试验部分第135-138页
     ·实验材料第135页
     ·HPE-g-MPEG一Ac的合成第135-137页
     ·PVDF/HPE-g-MPEG-Ac多孔膜的制备第137页
     ·PVDF/HPE-g-MPEG-Ac多孔膜的表征第137-138页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表征第138页
   ·结果与讨论第138-153页
     ·HPE-g-MPEG-Ac的表征第138-141页
     ·PVDF/HPE-g-MPEG-Ac共混多孔膜的结构第141-143页
     ·PVDF/HPE-g-MPEG-Ac共混膜的热性能和结晶性第143-145页
     ·多孔膜的液体电解质吸液率第145-146页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电化学性能第146-152页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离子电导率第146-149页
       ·温度对聚合物电解质膜电导率的影响第149-151页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电化学稳定窗口第151-152页
     ·多孔聚合物膜的机械性能第152-153页
   ·本章小结第153-154页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第154-158页
 主要结论第154-156页
 特色及创新第156-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7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74-176页
致谢第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电解质溶液性质、层层自组装膜的构筑及渗透汽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新型芳杂环聚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磁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