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地震响应分析及用到的室内试验参数 | 第13-18页 |
·地震反应分析 | 第13-16页 |
·小应变剪切模量G_(max) | 第16-18页 |
·Seed液化评估简化分析法 | 第18-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循环振动历史对饱和砂土与粉土小应变剪切模量的影响 | 第22-56页 |
·引言 | 第22页 |
·振动历史对小应变剪切模量G_(MAX)影响的前人研究 | 第22-25页 |
·土样及试验仪器、试验方法 | 第25-29页 |
·试验仪器 | 第25-26页 |
·试验土样基本特性及制备 | 第26-27页 |
·试验方法与设计 | 第27-28页 |
·剪切波传播时间的取值 | 第28-29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54页 |
·静力状态下不同相对密度砂土与粉土的G_(max0) | 第29-32页 |
·暂停时间效应分析 | 第32-35页 |
·循环振动历史对G_(max)的影响 | 第35-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三章 单、双向振动的对比 | 第56-78页 |
·引言 | 第56页 |
·地震应力的室内试验模拟 | 第56-60页 |
·地震应力的动三轴试验模拟 | 第60-63页 |
·前人研究 | 第63-64页 |
·土的弹塑性理论 | 第64-72页 |
·(广义)Tresca屈服条件 | 第65-66页 |
·(广义)von Mises屈服条件 | 第66-67页 |
·Mohr-Coulomb屈服条件 | 第67-68页 |
·双剪应力屈服条件 | 第68-69页 |
·Lade屈服条件 | 第69-70页 |
·修正剑桥模型屈服条件 | 第70-71页 |
·常用屈服条件的比较与总结 | 第71-72页 |
·试验设计 | 第72-78页 |
·试验设备 | 第72-73页 |
·相位差的调整 | 第73-76页 |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案 | 第76-78页 |
第四章 单、双向振动对比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78-112页 |
·试验过程 | 第78页 |
·试验内容 | 第78-83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83-94页 |
·孔压发展规律 | 第83-87页 |
·变形发展规律 | 第87-92页 |
·孔压与变形的关系 | 第92-94页 |
·单向振动与双向振动的对比 | 第94-110页 |
·孔压、变形及动强度对比 | 第94-100页 |
·有效应力路径对比 | 第100-107页 |
·骨干曲线分析 | 第107-109页 |
·单、双向差异原因的讨论 | 第109-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五章 球应力作用下砂土不排水动力特性研究 | 第112-120页 |
·引言 | 第112页 |
·前人研究 | 第112-115页 |
·试验设计与步骤 | 第115页 |
·试验内容与结果分析 | 第115-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0-122页 |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第120-121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