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小球藻对铀的吸附试验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28页
   ·概述第9-12页
     ·放射性水中铀的来源和存在形式第10-11页
     ·放射性废水中铀的危害第11-12页
   ·含铀废水的传统处理方法第12-14页
     ·化学沉淀法第12-13页
     ·离子交换法第13-14页
     ·蒸发浓缩法第14页
   ·含铀废水的生物处理第14-27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4-17页
     ·生物吸附剂的种类和吸附方式第17-19页
     ·生物对铀的吸附机理第19-24页
     ·生物吸附U(Ⅵ)离子的影响因素第24-26页
     ·吸附的数学模型第26页
     ·微生物处理含铀废水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第26-27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28-36页
   ·藻种选择、藻种来源及特征第28页
   ·仪器及试剂第28-29页
     ·主要仪器第28-29页
     ·主要试剂第29页
   ·试验用品的制备第29-31页
     ·培养基的制备第29-30页
     ·测定方法第30页
     ·U(Ⅵ)浓度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30-31页
   ·单一因素对小球藻吸附U(Ⅵ)的影响第31-32页
     ·吸附条件试验第31页
     ·pH对吸附影响试验第31页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试验第31页
     ·U(Ⅵ)浓度对吸附的影响试验第31页
     ·吸附时间对U(Ⅵ)吸附量的影响第31-32页
     ·氮磷比(N/P)对吸附的影响第32页
   ·正交实验第32-33页
     ·最佳吸附吸附条件的确定第32页
     ·优化条件下小球藻对铀的去除第32-33页
   ·小球藻对铀的抗逆性第33-35页
     ·活性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的测定第34-35页
     ·过氧化氢酶(CAT酶)的测定第35页
   ·U(Ⅵ)离子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第35页
     ·培养方法第35页
     ·半效应浓度的确定第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第36-39页
   ·吸附动力学第36页
   ·吸附热力学第36-38页
     ·吸附等温模型第37-38页
     ·不同pH值对小球藻吸附铀的热力学影响第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39-61页
   ·铀标准曲线绘制第39页
   ·藻的测定方法研究第39-40页
   ·小球藻生长特性的测定第40-41页
   ·藻对铀的耐受性试验第41-42页
   ·单一因素吸附影响试验第42-46页
     ·溶液pH值的影响第42-44页
     ·藻龄对U(Ⅵ)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4页
     ·U(Ⅵ)初始浓度的影响第44-45页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第45-46页
     ·N/P对吸附的影响第46页
   ·正交实验第46-49页
     ·正交实验结果第46-48页
     ·绘制因素与指标趋势图第48-49页
     ·优化条件下小球藻对废水中U(Ⅵ)的吸附结果第49页
   ·小球藻对离子U(Ⅵ)离子的生理应答第49-51页
     ·不同U~(6+)浓度下小球藻活性氧自由基的测定结果第49-50页
     ·不同U~(6+)浓度下对小球藻过氧化氢酶的测定结果第50-51页
   ·U(Ⅵ)离子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第51-52页
     ·铀抑制小球藻生长的96h-EC_(50)第51页
     ·剂量反应方程的X~2检验第51-52页
   ·动力学分析第52-55页
     ·吸附平衡时间的测定第52-53页
     ·吸附时间的影响第53页
     ·吸附动力学方程第53-55页
   ·热力学分析第55-59页
     ·U(Ⅵ)在小球藻上的等温吸附特性第55-58页
     ·不同pH值下的吸附等温线第58-59页
   ·吸附机理分析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结论第61-64页
   ·结论第61-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附录第70-73页
成果目录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泥炭对废水中结晶紫和亚甲基蓝的吸附规律研究
下一篇:化学混凝沉淀—吸附法处理低浓度含氟废水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