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 家族的定义 | 第8页 |
二、 时空范围的界定 | 第8-9页 |
三、 学术史回顾 | 第9-13页 |
四、 本文的研究途径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地域社会的影响与家族组织活动 | 第14-24页 |
第一节 明初地方政治、经济与家族 | 第14-17页 |
一、 明初高压政策与家族心理 | 第14-15页 |
二、 国家重赋与地方家族困境 | 第15-17页 |
第二节 社会风尚、地方信仰与家族 | 第17-24页 |
一、 竞奢逐侈的社会风尚与家族 | 第17-19页 |
二、 地方信仰与家族 | 第19-22页 |
三、 宗法关系松散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明代苏州士大夫的家族思想——以魏校和归有光为例 | 第24-36页 |
第一节 魏校的家族思想 | 第24-30页 |
一、 复兴大宗以大合族 | 第25-27页 |
二、 修谱不忘本始以惇孝悌 | 第27-30页 |
第二节 归有光的族论 | 第30-36页 |
一、 归有光家族思想产生的人文背景 | 第30-31页 |
二、 归有光的宗法论 | 第31-33页 |
三、 归有光的谱论 | 第33-36页 |
第三章 家族组织活动的开展 | 第36-53页 |
第一节 族谱编修者及相关家族状况 | 第36-41页 |
一、 修谱者的身份 | 第36-37页 |
二、 不同类型家族的族谱编修 | 第37-41页 |
第二节 家族祠庙及祭祖 | 第41-47页 |
一、 祠庙建置 | 第41-44页 |
二、 祠庙名称及庶人建祠 | 第44页 |
三、 祠庙的地域分布和时间分布 | 第44-45页 |
四、 祠庙维持情况 | 第45-46页 |
五、 礼以义起:家族祠庙内的始祖祭祀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家族义田的设置和管理 | 第47-53页 |
一、 义田设置 | 第47-51页 |
二、 义田管理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明代苏州家族与地域社会 | 第53-67页 |
第一节 家族与文化教育 | 第53-58页 |
一、 家族与文化传承 | 第53-55页 |
二、 家族与文化交流 | 第55-56页 |
三、 家族与教育 | 第56-58页 |
第二节 家族与社会保障 | 第58-62页 |
一、 家族义田和族内救助 | 第58-60页 |
二、 家族与乡里社会保障 | 第60-61页 |
三、 家族参与社会保障的意义 | 第61-62页 |
第三节 家族与洞庭商帮 | 第62-67页 |
一、 主要洞庭商人家族 | 第62-64页 |
二、 家族与洞庭商人的商业经营 | 第64-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73-74页 |
后记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