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IPv6协议下的网络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提要第1-8页
第一章 IPv6 简论第8-15页
   ·我们为什么需要IPv6第8页
   ·IPv6 与IPv4 的分析与比较第8-12页
     ·网络地址空间的极大扩展第8-9页
     ·网络地址表示法不同第9页
     ·网络地址的分类方式不同第9页
     ·改进的IP 多播第9-10页
     ·报头格式的不同第10页
     ·良好的扩展性第10页
     ·内嵌的安全性第10-11页
     ·服务质量的保证第11页
     ·即插即用(Plug & Play)功能第11-12页
     ·移动性的改进第12页
   ·IPv6 现阶段的发展现状第12-14页
     ·国外发展状况第12-13页
     ·国内发展状况第13-14页
   ·IPv6 未来前景展望第14-15页
第二章 IPv6 过渡机制的优缺点分析第15-21页
   ·双协议栈方式第15-16页
   ·隧道方式第16-17页
     ·IPv4 兼容IPv6 地址(6ove14)第16-17页
     ·IPv6 兼容IPv4 地址(6 to 4)第17页
   ·翻译器第17-18页
     ·NAT-PT第17-18页
     ·BIS /BIA第18页
   ·MPLS 过渡技术第18-21页
第三章 IPv6 下的Qos 体系第21-29页
   ·IP QoS 当前主要技术及相关问题第21-24页
     ·IntServ第21页
     ·DiffServ第21-22页
     ·IntServ 与DiffServ 结合第22页
     ·MPLS & QoS第22-23页
     ·MPLS-TE&QoS第23页
     ·带宽代理第23-24页
   ·IP QoS 当前主要问题第24-26页
     ·如何提供业务端到端的QoS第24-25页
     ·QoS 管理第25页
     ·业务开展第25-26页
   ·IP QoS 中的安全与存在问题第26-29页
     ·IPv6 协议在网络安全上有改进第26-27页
     ·引入IPv6 出现的安全新问题第27-28页
     ·向IPv6 迁移的可能漏洞第28-29页
第四章 IPv6 下网络管理系统研究第29-37页
   ·系统概述第29页
   ·功能模块的需求分析第29-30页
   ·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第30-31页
   ·用到的MIB 对象集第31-35页
   ·数据库表设计第35-37页
第五章 子系统模块实现第37-48页
   ·开发平台搭建第37-38页
   ·代理端的设置第38页
   ·利用SNMP4J 读取MIB 对象第38-40页
   ·信息采集模块实现第40-48页
     ·图形化界面第40-41页
     ·功能实现第41-45页
     ·数据分析第45-48页
结束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0页
摘要第50-52页
Abstract第52-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军网安全漏洞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网络蠕虫传播的实验环境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