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初步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引言第9-11页
2 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背景探究第11-19页
   ·全球化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第11-13页
     ·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第11-12页
     ·国内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第12-13页
   ·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第13-15页
     ·资源环境压力巨大第13-14页
     ·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不协调第14-15页
   ·区域发展的不协调第15-16页
     ·区域差距的不断加大第15页
     ·区域空间的无序开发第15-16页
     ·行政区经济问题突出第16页
   ·区域层面空间规划的困顿第16-19页
     ·长期对区域层面空间规划的忽视第16-17页
     ·国土空间战略缺少稳定性和针对性第17页
     ·含混的区域空间规划定位第17-19页
3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内涵第19-36页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提出和推进第19-20页
     ·提出过程第19页
     ·推进过程第19-20页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目标取向和主要途径第20-22页
     ·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的国土空间格局第20-21页
     ·实现人口、经济分布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第21页
     ·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第21-22页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内容第22-27页
     ·指导思想和原则第22-23页
     ·规划编制的依据第23页
     ·区划的层级、单元和要求第23-24页
     ·编制思路和主要任务第24-25页
     ·四类主体功能区及其发展方向第25-26页
     ·相应的区域政策第26-27页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内涵第27-33页
     ·国内的研究综述第27-28页
     ·相关概念的诠释第28-30页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特征第30-31页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作用第31-33页
   ·规划编制过程及保障和应变措施的完善第33-36页
     ·完善规划的编制过程第33-34页
     ·完善规划的保障和应变措施第34-36页
4 国外空间规划经验的启示第36-45页
   ·国外空间规划概述第36-41页
     ·开展空间规划的内在原因第36-37页
     ·几个典型国家区域(国土)规划发展历程第37-41页
   ·国外经验对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启示第41-45页
     ·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法律保障第41页
     ·坚持针对性和目标的明确性第41-42页
     ·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第42页
     ·增强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第42-43页
     ·鼓励创新活动第43-44页
     ·促进规划编制的广泛参与第44-45页
5 实证分析:吉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初步探究第45-58页
   ·吉林省的省情概述第45-48页
     ·区位和行政区划第45-46页
     ·自然地理基本特征第46-47页
     ·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47-48页
   ·三大概念性区域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据分析第48-52页
     ·东部概念区的划分依据第49页
     ·中部概念区的划分依据第49-51页
     ·西部概念区的划分依据第51-52页
   ·三大概念性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第52-53页
     ·东部概念区第52页
     ·中部概念区第52-53页
     ·西部概念区第53页
   ·吉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战略问题第53-55页
     ·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省市级战略的协调第53-54页
     ·东中西三个区域之间的相互协作第54页
     ·有效加强耕地的保护第54页
     ·与相邻省份主体功能区的协调第54-55页
     ·特殊地区的发展问题第55页
   ·推进吉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的几点建议第55-58页
     ·努力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第55-56页
     ·扩大宣传,促进多方参与第56页
     ·完善规划编制过程及应变和保障措施第56页
     ·研究并制定配套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第56-57页
     ·成立专项资金鼓励研究和创新第57-58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后记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90年以来哈齐牡佳发展差异比较研究
下一篇:东北三省利用FDI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