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200液压平板车结构有限元分析与试验测试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国内、外平板车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 ·国外平板车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 ·国内平板车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平板车有限元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14-17页 |
| ·课题来源 | 第14-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液压平板车结构有限元建模 | 第17-33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平板车的结构特点和受力分析 | 第17-21页 |
| ·平板车结构特点、技术参数 | 第17-20页 |
| ·车架和悬架结构分析 | 第20-21页 |
| ·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21-25页 |
|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 第21-23页 |
| ·有限元法的求解过程 | 第23-25页 |
| ·车架和悬架结构有限元建模 | 第25-32页 |
| ·平板车有限元建模概述 | 第25-27页 |
| ·车架和悬架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7-29页 |
| ·车架和悬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9-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液压平板车有限元强度分析 | 第33-41页 |
| ·引言 | 第33-34页 |
| ·车架和悬架有限元计算与分析 | 第34-38页 |
| ·车架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34-35页 |
| ·悬臂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35-36页 |
| ·摆动臂计算结果 | 第36-38页 |
| ·车架结构改进及有限元计算 | 第38-40页 |
| ·车架结构改进方案 | 第38页 |
| ·车架改进后强度计算结果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液压平板车模态分析 | 第41-53页 |
| ·引言 | 第41-42页 |
|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42-44页 |
| ·模态分析的定义及其应用 | 第42页 |
| ·模态分析理论 | 第42-44页 |
| ·平板车整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4-47页 |
| ·简化模型 | 第45-46页 |
| ·网格划分 | 第46-47页 |
| ·边界条件和加载 | 第47页 |
| ·平板车模态计算与分析 | 第47-52页 |
| ·平板车有限元模态提取方法 | 第47-48页 |
| ·平板车车架模态计算 | 第48-49页 |
| ·平板车整车模态计算 | 第49-52页 |
| ·模态计算结果分析 | 第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液压平板车应力测试 | 第53-65页 |
| ·测试目的 | 第53页 |
| ·测试系统的组成 | 第53-55页 |
| ·YE2533控制软件的基本特点 | 第54页 |
| ·应变传感器 | 第54-55页 |
| ·电阻应变仪 | 第55页 |
| ·测试点选择及工况安排 | 第55-57页 |
| ·测试点选择 | 第55-56页 |
| ·测试工况安排 | 第56-57页 |
| ·现场测试 | 第57-63页 |
| ·现场接线及通道分配 | 第57-58页 |
| ·测试数据 | 第58-61页 |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 ·本章小节 | 第63-65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