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前言 | 第8-9页 |
·耕地质量评价的研究历史和发展态势 | 第9-12页 |
·耕地质量评价的涵义 | 第9-10页 |
·国外耕地质量评价的研究历史 | 第10-11页 |
·我国耕地质量评价的发展 | 第11-12页 |
·地理信息系统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 第12-14页 |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 第13页 |
·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上的应用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4-15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耕地质量评价系统构建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 第16-33页 |
·耕地质量评价的理论 | 第16-26页 |
·准备阶段 | 第16-17页 |
·选取评价因子 | 第17-18页 |
·划分评价单元 | 第18-19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19-24页 |
·单因子评价 | 第24-25页 |
·多因子综合评价 | 第25-26页 |
·划分耕地质量等级 | 第26页 |
·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技术 | 第26-33页 |
·GIS二次开发模式 | 第26-28页 |
·组件式GIS技术 | 第28-30页 |
·基于ArcGIS Engine开发 | 第30-33页 |
第三章 耕地质量评价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 第33-44页 |
·数据库系统需求分析 | 第33-34页 |
·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 第34-36页 |
·E—R方法的概念 | 第34-35页 |
·利用E—R模型进行数据库概念设计 | 第35-36页 |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 第36-37页 |
·Geodatabase空间数据模型 | 第37-38页 |
·数据库的建立 | 第38-44页 |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第39-40页 |
·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 第40-44页 |
第四章 耕地质量评价系统设计 | 第44-61页 |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44-47页 |
·系统设计的原则 | 第44页 |
·系统的目标和任务 | 第44-45页 |
·系统功能设计 | 第45-47页 |
·系统的软硬件支撑环境 | 第47-48页 |
·系统的硬件构成 | 第47页 |
·系统的软件构成 | 第47-48页 |
·系统的详细设计 | 第48-61页 |
·系统的界面设计 | 第48-50页 |
·因子选择模块 | 第50-51页 |
·评价单元划分 | 第51-54页 |
·权重计算模块 | 第54-57页 |
·单因子评价 | 第57-58页 |
·多因子综合评价 | 第58-61页 |
第五章 耕地质量评价系统的应用研究—以云南省寻甸县为例 | 第61-67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61-62页 |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 第61页 |
·自然状况 | 第61-62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62页 |
·寻甸县耕地质量评价 | 第62-67页 |
·评价因子的选择 | 第62页 |
·评价单元的选择 | 第62-63页 |
·权重的计算 | 第63-64页 |
·单因子评价 | 第64-65页 |
·耕地质量等级的确定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 寻甸县耕地质量评价专题图 | 第73-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