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状况及进展 | 第11-12页 |
·国内外建筑策划研究发展动态 | 第11页 |
·国内外使用后评估(POE)研究发展动态 | 第11-12页 |
·国内外建筑策划预评价研究发展动态 | 第12页 |
·本文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建筑策划与建筑策划中的预评价 | 第14-37页 |
·建筑策划 | 第14-17页 |
·建筑策划背景及发展 | 第14-16页 |
·建筑策划涵义 | 第16-17页 |
·建筑策划原理 | 第17-24页 |
·建筑策划概述 | 第17-18页 |
·建筑策划领域 | 第18-20页 |
·建筑策划特性 | 第20-21页 |
·建筑策划构成框架 | 第21-22页 |
·建筑策划程序 | 第22-24页 |
·建筑策划评价方法 | 第24-28页 |
·测验法 | 第25页 |
·模拟法及数值解析法 | 第25-26页 |
·SD 法 | 第26-28页 |
·使用后评价概述 | 第28-29页 |
·使用后评价涵义及定位 | 第28页 |
·使用后评价的目的和效益 | 第28-29页 |
·建筑策划中的预评价概述 | 第29-34页 |
·建筑策划中的预评价涵义 | 第29-31页 |
·建筑策划中的预评价外延 | 第31-32页 |
·建筑策划中的预评价定位 | 第32-33页 |
·建筑策划中的预评价操作框架 | 第33-34页 |
·建筑策划中的预评价与POE 环节的比较分析 | 第34-35页 |
·二者定位与层次比较 | 第34页 |
·二者目的与作用比较 | 第34-35页 |
·二者操作者与操作对象比较 | 第35页 |
·建筑策划中的预评价若干量化分析评估方法 | 第35-37页 |
·层次分析法(AHP 法) | 第36页 |
·对比评定法 | 第36页 |
·生命周期评估法 | 第36页 |
·语义分析法(SD 法)等其它评估法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基于SD 法的建筑策划评价体系建构 | 第37-47页 |
·SD 法操作的基本程序 | 第37-42页 |
·实验准备 | 第37页 |
·实验运行 | 第37-39页 |
·评定尺度 | 第39-41页 |
·被调查对象 | 第41页 |
·评定测试 | 第41页 |
·整理评定测试结果 | 第41-42页 |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 第42-47页 |
·因子分析概念和意义 | 第42-43页 |
·因子分析基本过程 | 第43页 |
·因子分析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 第43-44页 |
·得出因子负荷量 | 第44-45页 |
·因子轴抽出及命名 | 第45-46页 |
·因子得点及其图式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基于SD 法的建筑策划预评价在实际案例中应用 | 第47-63页 |
·天大南方科技广场项目建筑策划预评价 | 第47-51页 |
·项目概况及现状 | 第47-48页 |
·项目功能定位 | 第48-4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49页 |
·研究的步骤 | 第49-51页 |
·研究方法 | 第51页 |
·基于 SD 法的实态调查 | 第51-55页 |
·调查项目制定 | 第51页 |
·设定评定尺度 | 第51-52页 |
·被验者选择范围 | 第52-55页 |
·调查结果整理 | 第55-60页 |
·因子分析 | 第55-57页 |
·因子轴抽出及其命名 | 第57-58页 |
·因子得点及其图式 | 第58-60页 |
·评价 | 第60-62页 |
·均值实态图分析 | 第60-61页 |
·因子得点坐标图分析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