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海洋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生消过程特征及其营养盐效应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前言第11-13页
1 文献综述第13-34页
   ·东海海域主要水团状况第13-16页
   ·东海海域赤潮状况第16-28页
     ·东海赤潮规模状况第16-17页
     ·东海赤潮主要生物种类第17-19页
     ·东海赤潮发生期第19页
     ·东海赤潮发生重点区域第19-20页
     ·东海赤潮发生区主要环境因子特征第20-26页
     ·东海赤潮生消过程研究现状第26-28页
   ·东海海域营养盐研究状况第28-32页
     ·营养盐通量研究现状第28-31页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营养盐时空分布研究现状第31-32页
   ·论文立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32-34页
2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不同来源营养盐排海通量及收支状况第34-59页
   ·研究区域第34-36页
   ·长江口及邻近海营养盐主要来源第36-37页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营养盐排海通量计算方法第37-41页
     ·陆源营养盐排海通量第37-39页
     ·海源通量计算第39页
     ·气源营养盐排海通量第39-40页
     ·外海营养盐交换第40-41页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主要营养盐通量第41-53页
     ·陆源营养盐通量第41-51页
     ·海源通量计算第51-52页
     ·气源等通量及其计算第52页
     ·外海交换营养盐通量第52-53页
   ·研究海区营养盐排海通量变化第53-55页
     ·研究海区营养盐排海通量变化第53页
     ·研究海区营养盐各项来源比较第53-55页
   ·沉积物界面交换通量及其季节变化第55-56页
   ·研究海区营养盐收支状况第56-58页
   ·小结第58-59页
3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主要营养盐分布状况第59-90页
 引言第59页
   ·研究区域及分析方法第59-61页
     ·研究区域与站位第59-60页
     ·研究方法第60-61页
   ·研究海区营养盐分布特征第61-81页
     ·研究海区营养盐平面分布状况第61-76页
     ·研究海区营养盐分布的历史变化第76-81页
   ·营养盐季节变化规律第81-84页
   ·赤潮区与非赤潮区营养盐状况比较第84-89页
     ·区域选择及依据第84-85页
     ·赤潮前营养盐状况比较第85-89页
   ·小结第89-90页
4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生消过程特征分析第90-125页
 引言第90页
   ·研究区域及分析方法第90-91页
     ·研究区域与调查站位第90页
     ·分析方法第90-91页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生消过程季节性变化特征第91-99页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生消过程中叶绿素变化特征第91-93页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生消过程的不同阶段第93-99页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生消过程中各参量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第99-119页
     ·赤潮生消过程中温盐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第99-101页
     ·赤潮生消过程中长江营养盐入海通量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第101-103页
     ·赤潮生消过程中营养盐浓度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第103-105页
     ·赤潮生消过程中营养盐结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第105-107页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生消过程中各阶段特征分析第107-110页
     ·2005年赤潮生消及演替过程变化特征第110-119页
   ·营养盐输入通量与赤潮发生季节性变化特征的比较第119-122页
     ·河流营养盐输入通量季节变化与赤潮发生状况第119-121页
     ·航次期间长江营养盐输入通量与叶绿素状况第121-122页
   ·长江输入通量年变化与赤潮发生频率规模的比较第122-124页
   ·小结第124-125页
5 主要结论第125-127页
   ·论文主要结论第125-126页
   ·论文特色与创新第126-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35-136页
致谢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估应用研究
下一篇:济阳坳陷地层油藏富集规律与勘探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