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通风、除尘、空气净化、除湿论文--除湿及除湿设备论文

内冷型溶液除湿装置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27页
   ·研究背景第11-17页
     ·溶液除湿技术第11-12页
     ·绝热型溶液除湿设备第12-15页
     ·绝热型装置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第15-17页
   ·文献综述第17-24页
     ·性能模拟研究第17-20页
     ·性能实验研究第20-22页
     ·文献研究总结第22-24页
   ·课题研究内容第24-27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4-25页
     ·拟解决关键问题第25页
     ·论文框架第25-27页
第2章 内冷型溶液除湿装置的模型第27-41页
   ·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第27-33页
     ·假设条件第27页
     ·传热传质控制方程第27-30页
     ·数值求解方法第30-33页
   ·数学模型验证第33-34页
   ·其他流型装置的数学模型第34-40页
     ·流型A1 的数学模型第34-35页
     ·流型B2 的数学模型第35-36页
     ·流型C1 的数学模型第36-38页
     ·流型C2 的数学模型第38-39页
     ·流型C3 的数学模型第39-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内冷型与绝热型溶液除湿装置性能比较第41-56页
   ·性能比较理论第41-43页
   ·性能比较计算第43-48页
   ·性能差异的影响因素第48-51页
     ·空气与溶液传质系数的影响第48-49页
     ·冷却水与溶液传热系数的影响第49-50页
     ·溶液流量的影响第50页
     ·冷却水流量的影响第50-51页
   ·外冷装置同内冷装置实验性能的比较第51-55页
   ·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内冷型溶液除湿装置设计的关键问题第56-80页
   ·流型比较第56-62页
     ·除湿过程接近于等温过程第57-58页
     ·除湿过程接近于绝热过程第58-60页
     ·常规内冷除湿过程第60-62页
   ·结构与材料第62-63页
   ·除湿器壁面的润湿性能第63-69页
     ·润湿现象第63-64页
     ·内冷型除湿器壁面润湿的要求第64-65页
     ·增强润湿的方法第65-69页
   ·冷却水与溶液的传热性能第69-78页
     ·冷却水与溶液的传热对除湿性能的影响第69-72页
     ·冷却水与溶液的传热系数第72-76页
     ·传热性能计算第76-78页
   ·小结第78-80页
第5章 内冷型溶液除湿装置的设计第80-92页
   ·除湿模块第80-88页
     ·结构与材料第80-82页
     ·设计参数第82-85页
     ·设计图第85-88页
   ·布液装置第88-91页
     ·孔板布液装置第88-89页
     ·喷淋布液装置第89-90页
     ·布液方式比较第90-91页
   ·外部框架第91页
   ·小结第91-92页
第6章 内冷型溶液除湿装置的性能分析与应用第92-110页
   ·测试实验台第92-94页
   ·实验测点布置第94-95页
   ·冷却水与溶液换热实验第95-98页
     ·实验测试数据第95-96页
     ·换热性能比较第96-97页
     ·换热性能的影响因素第97-98页
   ·内冷除湿实验第98-106页
     ·实验测试数据第98-99页
     ·除湿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第99-103页
     ·除湿性能比较第103-106页
   ·内冷型溶液除湿装置的应用初探第106-109页
   ·小结第109-110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常用溶液除湿剂的性质研究
下一篇:点支式玻璃幕墙单层索网抗震性能及其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