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CE下基于蓝牙协议的免提应用实现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1 引言 | 第15-20页 |
| ·蓝牙技术概述 | 第15-17页 |
| ·蓝牙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 第15-16页 |
| ·蓝牙系统结构 | 第16-17页 |
| ·蓝牙技术特点 | 第17-18页 |
| ·蓝牙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8页 |
|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 2 蓝牙技术体系结构 | 第20-40页 |
| ·蓝牙协议栈 | 第20-23页 |
| ·传输层协议 | 第21页 |
| ·中间层协议 | 第21-22页 |
| ·应用层协议 | 第22-23页 |
| ·主机控制器接口HCI | 第23-27页 |
| ·HCI概述 | 第23-24页 |
| ·分组类型 | 第24-25页 |
| ·命令与事件 | 第25-26页 |
| ·流量控制 | 第26-27页 |
| ·逻辑链路控制与适配协议L2CAP | 第27-31页 |
| ·L2CAP概述 | 第27-28页 |
| ·协议数据单元 | 第28-29页 |
| ·信令分组格式 | 第29页 |
| ·配置参数选项 | 第29-30页 |
| ·常规操作 | 第30-31页 |
| ·服务发现协议SDP | 第31-35页 |
| ·SDP概述 | 第31-32页 |
| ·基本参数 | 第32-33页 |
| ·协议数据单元 | 第33-34页 |
| ·服务搜索和服务浏览 | 第34-35页 |
| ·串口仿真协议RFCOMM | 第35-38页 |
| ·RFCOMM概述 | 第35-36页 |
| ·帧结构 | 第36-38页 |
| ·控制命令 | 第38页 |
| ·流量控制 | 第38页 |
| ·蓝牙应用框架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3 蓝牙免提框架核心协议软件设计 | 第40-57页 |
| ·蓝牙免提框架协议栈 | 第40-41页 |
| ·蓝牙免提框架的硬件结构简述 | 第41-42页 |
| ·蓝牙免提框架的核心协议软件设计 | 第42-56页 |
| ·HCI层软件分析 | 第42-45页 |
| ·L2CAP层软件设计 | 第45-50页 |
| ·SDP层软件设计 | 第50-52页 |
| ·RFCOMM层软件设计 | 第52-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4 蓝牙免提框架应用层软件设计 | 第57-68页 |
| ·应用层软件设计流程 | 第57-58页 |
| ·初始化阶段软件设计 | 第58-60页 |
| ·匹配和建立连接阶段软件设计 | 第60-63页 |
| ·匹配 | 第60-61页 |
| ·建立连接 | 第61-63页 |
| ·AT命令响应过程软件设计 | 第63-67页 |
| ·应答呼叫请求 | 第63-65页 |
| ·拒绝呼叫请求和终止呼叫处理 | 第65页 |
| ·拨号 | 第65-66页 |
| ·音量控制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5 系统实现及结果分析 | 第68-74页 |
| ·软件开发环境 | 第68-70页 |
| ·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 第70-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6 结论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 作者简历 | 第77-79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