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3页 |
·前言 | 第15-16页 |
·金属纳米粒子的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金、银纳米粒子的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铂纳米金属粒子的发展现状 | 第17页 |
·铜金属粒子的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其它金属粒子的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 第19-24页 |
·气相法制备金属纳米粒子 | 第19-21页 |
·惰性气体蒸发冷凝法 | 第19-20页 |
·激光加热蒸发法 | 第20页 |
·高频感应加热法 | 第20页 |
·等离子体法 | 第20-21页 |
·电子束照射法 | 第21页 |
·气相化学反应法 | 第21页 |
·液相法制备金属纳米粒子 | 第21-23页 |
·溶胶一凝胶法 | 第22页 |
·反相微乳液法 | 第22页 |
·液相化学还原法 | 第22-23页 |
·辐射合成法 | 第23页 |
·电解法 | 第23页 |
·固相法制备金属纳米粒子 | 第23-24页 |
·固相配位化学反应法 | 第23-24页 |
·机械合金化法 | 第24页 |
·金属纳米粒子的应用 | 第24-26页 |
·催化剂 | 第24-25页 |
·医学材料 | 第25页 |
·电磁功能材料 | 第25页 |
·吸波材料 | 第25-26页 |
·传感器元件材料 | 第26页 |
·纳米复合材料 | 第26页 |
·聚合物为基体制备金属纳米粒子 | 第26-30页 |
·非离子聚合物 | 第26-27页 |
·聚电解质 | 第27-28页 |
·两亲聚合物 | 第28-29页 |
·双亲水聚合物 | 第29页 |
·树状聚合物 | 第29-30页 |
·聚酰亚胺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概况 | 第30-31页 |
·结束语 | 第31-32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32-3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3-38页 |
·主要原料 | 第33页 |
·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8页 |
·聚酰胺酸(PAA)的合成 | 第35页 |
·水溶性聚酰胺酸盐(PAAs)的合成 | 第35页 |
·水溶性聚酰胺酸盐(PAAs)干丝的制备 | 第35-36页 |
·PAA/金属大分子络合物溶液的制备 | 第36页 |
·PAA/金属薄膜的制备 | 第36页 |
·薄膜的固化 | 第36页 |
·表征和测试方法 | 第36-3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8-59页 |
·PMDA/ODA体系的研究 | 第38-47页 |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8-41页 |
·银纳米粒子生长过程的研究 | 第38-40页 |
·银的加入量对银纳米粒子聚集状态的影响 | 第40-41页 |
·铜及氧化铜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1-44页 |
·钴和镍纳米金属颗粒的制备 | 第44-47页 |
·PMDA/p-PDA体系和PMDA/m-PDA体系的研究 | 第47-56页 |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7-53页 |
·以PMDA/p-PDA为载体的研究 | 第48-51页 |
·以PMDA/m-PDA为载体的研究 | 第51-53页 |
·铜及氧化铜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53-56页 |
·其它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56-59页 |
·还原方法的研究 | 第56-57页 |
·沉降剂的研究 | 第57页 |
·薄膜厚度的研究 | 第57-5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导师和作者简介 | 第68-69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