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群的资源型城市招商引资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论文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论文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17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招商引资与产业集群相互促进的机制分析 | 第18-29页 |
·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 | 第18页 |
·产业集群的组成要素 | 第18-19页 |
·产业集群的类型 | 第19-20页 |
·招商引资的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招商引资的形成与发展 | 第20-21页 |
·招商引资的发展类型 | 第21-22页 |
·国外产业集群为基础的招商引资发展的现状 | 第22-23页 |
·我国产业集群为基础的招商引资发展的代表 | 第23-24页 |
·发展产业集群对招商引资发展的促进作用 | 第24-25页 |
·发展招商引资对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化作用 | 第25-26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与招商引资的关联分析 | 第26-29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 | 第26页 |
·资源型城市的相关概念 | 第26-27页 |
·资源型城市运用产业集群理论进行招商引资的必要性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淮北市招商引资发展和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 | 第29-45页 |
·淮北市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概况 | 第29-36页 |
·淮北市招商引资绩效分析 | 第36-41页 |
·淮北市招商引资的绩效分析 | 第36-37页 |
·淮北市与类型相似的资源型城市的招商绩效比较 | 第37-41页 |
·淮北市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41-45页 |
·产业集群与开发区的关系 | 第41页 |
·淮北市承载产业集群的开发区发展规模 | 第41-43页 |
·淮北市发展产业集群的优势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招商引资的综合效益分析 | 第45-52页 |
·政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作用 | 第45-47页 |
·政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职能分析 | 第45页 |
·政策导向型招商引资模式的利弊 | 第45-46页 |
·政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职能转移 | 第46-47页 |
·招商引资的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 第47-52页 |
·熵值法评价模型 | 第48页 |
·评价指标选择、定性指标定量化与指标计算 | 第48-49页 |
·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 | 第49-50页 |
·招商引资评价模型的应用 | 第50-51页 |
·招商引资评价模型的意义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淮北市发展招商引资的问题与建议 | 第52-62页 |
·淮北市发展基于产业集群的招商引资中存在的问题 | 第52-56页 |
·淮北市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52-54页 |
·淮北市产业群与成熟产业群的比较 | 第54-55页 |
·淮北市招商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5-56页 |
·发展产业集群为基础的招商引资模式分析 | 第56-58页 |
·理想的招商引资状况和目标 | 第56-57页 |
·产业集群和招商引资发展的模式 | 第57-58页 |
·淮北市建立产业集群为基础的招商模式的选择 | 第58-62页 |
·产业集群的建设发展 | 第58-59页 |
·招商引资的模式建议 | 第59-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2页 |
·本文的局限性 | 第62-63页 |
·后续研究的思考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