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戊聚糖的概念 | 第9页 |
·戊聚糖的分类 | 第9-10页 |
·戊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10页 |
·戊聚糖含量的遗传变异 | 第10-11页 |
·戊聚糖与小麦农艺性状的关系 | 第11页 |
·戊聚糖与小麦品质性状的关系 | 第11-13页 |
·戊聚糖与籽粒硬度的关系 | 第11页 |
·戊聚糖与灰分和白度的关系 | 第11页 |
·戊聚糖与蛋白质的关系 | 第11-12页 |
·戊聚糖与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关系 | 第12页 |
·戊聚糖与面包品质的关系 | 第12页 |
·戊聚糖与饼干糕点品质的关系 | 第12-13页 |
·戊聚糖影响小麦品质的机理 | 第13-15页 |
·粘度特性 | 第13页 |
·氧化交联特性 | 第13页 |
·吸水和持水特性 | 第13页 |
·酶解特性 | 第13-14页 |
·气体保持特性 | 第14-15页 |
2 引言 | 第15-16页 |
3 材料和方法 | 第16-19页 |
·供试材料 | 第16页 |
·小麦品种(系)戊聚糖含量与农艺性状试验 | 第16页 |
·安徽若干小麦品种(系)戊聚糖含量与品质性状试验 | 第16页 |
·不同来源地小麦品种(系)戊聚糖含量分布情况试验 | 第16页 |
·小麦杂交品种戊聚糖含量在F_2 植株籽粒中分布情况试验 | 第16页 |
·戊聚糖含量测定 | 第16-18页 |
·农艺性状调查 | 第18页 |
·籽粒品质的测定 | 第18页 |
·统计方法 | 第18-1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9-39页 |
·10 个小麦品种戊聚糖含量与农艺性状关系的分析 | 第19-21页 |
·10 个小麦品种戊聚糖含量与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 | 第19页 |
·10 个小麦品种戊聚糖含量分析 | 第19-20页 |
·10 个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 第20页 |
·10 个小麦品种戊聚糖含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 | 第20-21页 |
·安徽若干小麦品种(系)戊聚糖含量与品质性状关系的分析 | 第21-25页 |
·28 个小麦品种(系)戊聚糖含量分析 | 第21-22页 |
·28 个小麦品种(系)品质性状分析 | 第22-23页 |
·28 个小麦品种(系)戊聚糖含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 第23-24页 |
·28 个安徽小麦品种(系)戊聚糖含量与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24-25页 |
·不同来源的小麦品种(系)戊聚糖含量分布分析 | 第25-34页 |
·不同来源的小麦品种(系)总戊聚糖含量的分布 | 第27-29页 |
·不同来源的小麦品种(系)水溶性戊聚糖含量的分布 | 第29-30页 |
·不同来源的小麦品种(系)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的分布 | 第30-32页 |
·138 个小麦品种(系)戊聚糖含量的聚类分析 | 第32-33页 |
·不同地区小麦品种(系)戊聚糖含量平均值的分布 | 第33-34页 |
·“郑麦9405/皖麦19”杂交组合F_2 植株籽粒中戊聚糖含量分析 | 第34-39页 |
·亲本郑麦9405 和皖麦19 的戊聚糖含量 | 第34页 |
·F_2 植株籽粒总戊聚糖含量的分布 | 第34-36页 |
·F_2 植株籽粒水溶性戊聚糖含量的分布 | 第36-37页 |
·F_2 植株籽粒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的分布 | 第37-39页 |
5 讨论 | 第39-43页 |
6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52页 |
发表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