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信用与商业信用制度概述 | 第12-21页 |
一、信用的涵义 | 第12-13页 |
二、商业信用的涵义和特征 | 第13-15页 |
(一) 商业信用的涵义 | 第13-15页 |
(二) 商业信用的特征 | 第15页 |
三、商业信用的性质和作用 | 第15-19页 |
(一) 商业信用的性质 | 第16-18页 |
(二) 商业信用的作用 | 第18-19页 |
四、商业信用的本质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国外商业信用制度的形成及发展现状 | 第21-25页 |
一、国外商业信用制度的形成 | 第21页 |
二、形成原因 | 第21-23页 |
三、国外商业信用制度的发展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中国商业信用制度的形式及发展现状 | 第25-30页 |
一、封建社会的中国信用 | 第25-26页 |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业信用制度的发展 | 第26-30页 |
(一) 发展现状 | 第26-28页 |
(二) 商业信用缺失的原因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商业信用法律制度的设想 | 第30-41页 |
一、完善我国商业信用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一) 完善商业信用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 第30页 |
(二) 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制度是解决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途径 | 第30-31页 |
(三) 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制度是重建银企关系、防范信用风险的需要 | 第31-32页 |
(四) 商业信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与制度基础 | 第32页 |
二、完善我国的商业信用法律制度 | 第32-35页 |
(一) 完善我国信用法律制度的社会基础 | 第32-34页 |
(二) 加强对现代信用法律制度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宣传 | 第34-35页 |
(三) 要改变立法理念 | 第35页 |
三、完善我国信用法律制度的具体措施 | 第35-39页 |
(一) 建立信用权法律制度 | 第36页 |
(二) 建立信用保有和维持法律制度 | 第36页 |
(三) 建立信用服务法律制度 | 第36-37页 |
(四) 建立信用公示法律制度 | 第37页 |
(五) 完善信用交易法律制度 | 第37页 |
(六) 完善商业信用评估管理制度 | 第37-38页 |
(七) 建立现代商业信用管理体系 | 第38页 |
(八) 建立完善信用救济法律制度 | 第38-39页 |
四、明确机构、健全信用法律体系 | 第39-41页 |
(一) 信用服务机构的健全 | 第39页 |
(二) 明确信用服务管理机构的职能 | 第39页 |
(三) 严惩恶意失信的行为 | 第39-40页 |
(四) 严格控制政府的权力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