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植物适应酸性土壤磷胁迫的特征 | 第13-14页 |
·植物应对酸性土壤磷胁迫的适应机制 | 第14-18页 |
·根系结构的特异性变化 | 第14-15页 |
·有机酸分泌及其解毒机理 | 第15页 |
·根际pH 屏障 | 第15-16页 |
·根系分泌物机制 | 第16页 |
·菌根真菌作用 | 第16-17页 |
·养分利用策略 | 第17-18页 |
·生理代谢旁路途径 | 第17-18页 |
·养分节约利用假说 | 第1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收获和采样 | 第19-20页 |
·生理活性测定方法 | 第20-21页 |
·脯氨酸(Pro)含量 | 第20页 |
·丙二醛(MDA)含量 | 第20页 |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 第20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 | 第20-21页 |
·光合色素含量 | 第21页 |
·酸性磷酸酶(APase)活性测定 | 第21页 |
·根系分泌物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根分泌物收集 | 第21页 |
·有机酸总量测定 | 第21页 |
·根系分泌物H+测定 | 第21-22页 |
·根际土壤pH 值 | 第22页 |
·质膜相对透性 | 第22页 |
·根系分泌物对难溶性磷酸盐的活化 | 第22页 |
·养分含量测定 | 第22页 |
·数据统计 | 第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42页 |
·不同马尾松家系对酸性土壤磷胁迫的生理活性响应 | 第22-29页 |
·磷胁迫条件下不同马尾松家系抗氧化系统差异 | 第22-25页 |
·磷胁迫条件下不同马尾松家系脯氨酸含量的差异 | 第23页 |
·磷胁迫条件下不同马尾松家系丙二醛含量差异 | 第23-24页 |
·磷胁迫条件下不同马尾松家系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 | 第24-25页 |
·磷胁迫条件下不同马尾松家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差异 | 第25-27页 |
·磷胁迫条件下不同马尾松家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 | 第27页 |
·磷胁迫条件下不同马尾松家系光合色素含量差异 | 第27-29页 |
·不同马尾松家系对酸性土壤磷胁迫的根系分泌响应 | 第29-34页 |
·磷胁迫条件不同马尾松家系根分泌的有机酸总量差异 | 第29-30页 |
·磷胁迫条件下不同马尾松家系根系分泌物的pH 值差异 | 第30-32页 |
·磷胁迫条件下不同马尾松家系根系分泌物对难溶性磷的活化能力差异 | 第32-33页 |
·磷胁迫条件下不同马尾松家系根表皮细胞质膜透性差异 | 第33-34页 |
·不同马尾松家系磷效率的比较研究 | 第34-42页 |
·磷胁迫条件下不同马尾松家系的根形态差异 | 第34-36页 |
·磷胁迫条件下不同马尾松家系的干物质分配差异 | 第36-38页 |
·磷胁迫条件下不同马尾松家系磷吸收转运效率差异 | 第38-40页 |
·磷胁迫条件下不同马尾松家系磷利用效率差异 | 第40-42页 |
4 讨论 | 第42-45页 |
·马尾松对酸性土壤磷胁迫的抗逆生理适应 | 第42-43页 |
·马尾松对酸性土壤磷胁迫的根际活化机制 | 第43-44页 |
·马尾松对酸性土壤难溶性磷的吸收利用效率 | 第44-45页 |
5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