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编译的恶意代码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表目录 | 第1-7页 |
图目录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恶意代码给信息安全带来的问题 | 第10-11页 |
·反编译在恶意代码检测上的优势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课题来源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的重点 | 第14-15页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反编译技术 | 第15页 |
·反病毒技术 | 第15-16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6-17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恶意程序的反汇编算法设计与实现 | 第18-36页 |
·静态反汇编算法 | 第18-19页 |
·线性扫描反汇编算法 | 第18-19页 |
·行进递归反汇编算法 | 第19页 |
·恶意程序中常用的干扰反汇编的混淆技术 | 第19-23页 |
·反汇编自修复现象 | 第20页 |
·垃圾数据插入 | 第20-22页 |
·子程序异常返回 | 第22-23页 |
·干扰反汇编阶段混淆的形式化定义 | 第23-27页 |
·代码混淆的分类 | 第23-25页 |
·干扰反汇编混淆的形式化定义 | 第25-27页 |
·恶意程序反汇编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 第27-34页 |
·指令解码器设计 | 第27-29页 |
·子程序异常返回的识别 | 第29-33页 |
·代码间空隙扫描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恶意程序中库函数调用的识别 | 第36-44页 |
·文件动态链接机制分析 | 第36-38页 |
·PE文件导入表的结构 | 第36-37页 |
·调用导入函数的指令 | 第37-38页 |
·恶意程序调用库函数的方式 | 第38-40页 |
·硬编码调用库函数 | 第38-39页 |
·定义同名函数调用库函数 | 第39-40页 |
·数组方式调用库函数 | 第40页 |
·库函数调用行为的识别 | 第40-43页 |
·指令序列分析 | 第42页 |
·函数名存放搜索 | 第42页 |
·库函数调用识别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基于子图匹配的恶意行为检测 | 第44-52页 |
·研究背景 | 第44-45页 |
·恶意行为识别 | 第44页 |
·子图匹配 | 第44-45页 |
·检测方案设计 | 第45-47页 |
·控制流图的构建 | 第46页 |
·恶意行为库的建立 | 第46-47页 |
·恶意行为检测算法 | 第47-51页 |
·过程内检测算法 | 第47-50页 |
·过程间检测算法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测试与实验分析 | 第52-56页 |
·RADUX测试情况 | 第52-55页 |
·反汇编正确性测试 | 第52-53页 |
·库函数调用识别测试 | 第53-54页 |
·恶意程序识别测试 | 第54页 |
·良性程序误报率测试 | 第54-55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结束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