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私分国有资产罪概述 | 第11-16页 |
第一节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立法沿革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概念与立法现状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外国对私分国有资产行为的刑事规制 | 第13-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主体 | 第16-27页 |
第一节 关于本罪主体的理论争议 | 第16-18页 |
一、单位主体说 | 第16-17页 |
二、双重主体说 | 第17页 |
三、自然人主体说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司法实践对本罪犯罪主体的认定 | 第18-21页 |
一、张恩科私分国有资产案 | 第19页 |
二、截留国家税费案 | 第19-20页 |
三、以假发票私自截留国有资产案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私分国有资产罪主体的理性界定 | 第21-26页 |
一、单位主体说的缺陷 | 第21-25页 |
二、自然人主体说的合理性论证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客观犯罪要件 | 第27-36页 |
第一节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行为 | 第27-30页 |
一、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前提—违反国家规定 | 第27-29页 |
二、对数额较大的认识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客体及对象 | 第30-34页 |
一、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客体 | 第30-32页 |
二、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对象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界限 | 第36-47页 |
第一节 罪与非罪的界限 | 第36-39页 |
第二节 本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 第39-43页 |
第三节 本罪与滥用职权罪的界限 | 第43-44页 |
第四节 本罪与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的界限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立法完善 | 第47-51页 |
一、主体的合理转变 | 第47页 |
二、立案标准的合理性基准 | 第47-48页 |
三、法定刑的合理性界限 | 第48-49页 |
四、与私分罚没财物罪的统一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