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系统安全性评估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1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简介 | 第14-18页 |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 第14页 |
·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 | 第14-15页 |
·网络安全评估的定义 | 第15-16页 |
·网络安全评估领域的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网络脆弱性评估 | 第18-27页 |
·基于规则的评估方法 | 第19-20页 |
·基于模型的评估方法 | 第20-27页 |
·当前存在的问题 | 第27页 |
·网络威胁评估 | 第27-29页 |
·网络攻击威胁评估方法 | 第28-29页 |
·当前存在的问题 | 第2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29-31页 |
第2章 网络攻击图建模技术研究 | 第31-57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网络安全要素 | 第32-34页 |
·网络弱点关联性 | 第34-36页 |
·弱点的利用规则 | 第34-35页 |
·网络弱点关联性的定义 | 第35-36页 |
·攻击图模型 | 第36-39页 |
·相关定义 | 第36页 |
·攻击图建模的基本思路 | 第36-37页 |
·单调性假设 | 第37页 |
·攻击图的优化策略 | 第37-39页 |
·面向单一目标的攻击图生成方法 | 第39-48页 |
·DFAGG算法 | 第39-4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面向网络全局的攻击图生成方法 | 第48-55页 |
·BFAGG算法 | 第48-5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3章 基于攻击图的网络脆弱性分析方法研究 | 第57-77页 |
·引言 | 第57-58页 |
·弱点和状态节点可达性的分析方法 | 第58-61页 |
·相关定义 | 第58-60页 |
·可达性分析算法 | 第60-61页 |
·基于弱点关联和安全需求的网络脆弱性量化评估方法 | 第61-70页 |
·相关定义 | 第61-64页 |
·量化评估算法 | 第64-65页 |
·实验与分析 | 第65-70页 |
·基于全局攻击图的网络安全性增强策略制定方法 | 第70-76页 |
·相关定义 | 第71页 |
·增强策略制定算法 | 第71-73页 |
·应用实例 | 第73-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4章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网络威胁评估方法研究 | 第77-95页 |
·引言 | 第77-78页 |
·隐马尔可夫模型 | 第78-80页 |
·HMM的基本元素 | 第78页 |
·HMM的基本算法 | 第78-80页 |
·用于网络威胁评估的HMM | 第80-82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80-81页 |
·改进的HMM训练算法 | 第81-82页 |
·威胁评估方法 | 第82-87页 |
·主机状态概率分布的计算 | 第82-83页 |
·威胁评估算法 | 第83-87页 |
·仿真实验 | 第87-93页 |
·实验数据 | 第87页 |
·数据处理 | 第87-88页 |
·威胁评估结果 | 第88-90页 |
·威胁态势分析结果 | 第90-92页 |
·系统的性能评价 | 第92-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5章 分布式网络安全评估系统 | 第95-110页 |
·引言 | 第95-96页 |
·DNSES系统结构设计 | 第96-97页 |
·分析器结构设计 | 第97-100页 |
·脆弱性评估模块 | 第97-99页 |
·威胁评估模块 | 第99-100页 |
·其它模块 | 第100页 |
·DNSES系统的通信机制 | 第100-104页 |
·数据通信格式 | 第101-104页 |
·通信安全 | 第104页 |
·DNSES系统现场运行结果 | 第104-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结论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