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9页 |
·我国SO_2排放现状及国内外控制SO_2污染的技术 | 第9-13页 |
·SO_2排放现状及其危害 | 第9-12页 |
·国内外SO_2脱除技术现状 | 第12-13页 |
·旋流板塔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 第13-21页 |
·旋流板塔简介 | 第13-15页 |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发展现状 | 第15-19页 |
·旋流板塔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 | 第19-21页 |
·脱硫剂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 第21-29页 |
·脱硫剂的应用现状 | 第21-23页 |
·脱硫剂的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钢渣作为脱硫剂的研究 | 第26-29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9-43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9-31页 |
·实验流程 | 第31-32页 |
·实验方案 | 第32页 |
·脱硫剂性能指标及实验参数 | 第32-34页 |
·前期实验 | 第34-36页 |
·单项自吸泵的校正 | 第34-35页 |
·钢渣浆液的浓度 | 第35-36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36-38页 |
·钢渣原料 | 第36-37页 |
·影响钢渣脱硫剂脱硫率的因素 | 第37-38页 |
·钢渣脱硫性能实验 | 第38-39页 |
·纯水与钢渣配置脱硫浆液的脱硫性能实验 | 第38-39页 |
·海水与钢渣配置脱硫浆液的脱硫性能实验 | 第39页 |
·钢渣各组分对脱硫作用的分析实验 | 第39-43页 |
·CaO与钢渣脱硫实验比较 | 第39-40页 |
·其它组分对钢渣脱硫剂脱硫作用分析实验 | 第40-41页 |
·Fe_2O_3、Al_2O_3、SiO_2在钢渣脱硫中所起协同作用分析实验 | 第41-4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3-70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43-46页 |
·液气比L/G对钢渣脱硫剂脱硫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SO_2进口浓度y_0对钢渣脱硫剂脱硫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烟气进口温度T_0对钢渣脱硫剂脱硫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钢渣脱硫性能分析 | 第46-52页 |
·纯水配制钢渣浆液的脱硫性能 | 第46-48页 |
·海水与纯水配制钢渣浆液脱硫性能比较 | 第48-52页 |
·钢渣各组分对脱硫作用的分析 | 第52-61页 |
·CaO与钢渣脱硫性能比较 | 第52-54页 |
·MgO对钢渣脱硫剂脱硫作用分析 | 第54-55页 |
·Fe_2O_3对钢渣脱硫剂脱硫作用分析 | 第55-56页 |
·Al_2O_3对钢渣脱硫剂脱硫作用分析 | 第56-57页 |
·SiO_2对钢渣脱硫剂脱硫作用分析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61页 |
·Fe_2O_3、Al_2O_3、SiO_2在钢渣脱硫中所起协同作用分析 | 第61-66页 |
·Fe_2O_3和Al_2O_3的协同作用分析 | 第61-62页 |
·Fe_2O_3和SiO_2的协同作用分析 | 第62-64页 |
·Al_2O_3和SiO_2的协同作用分析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钢渣颗粒脱硫剂与模拟钢渣脱硫剂脱硫性能比较 | 第66-68页 |
·钢渣脱硫剂脱硫前后的表征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