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引言 | 第9-13页 |
·手性药物对映体的药理活性 | 第9-12页 |
·手性化合物的市场前景 | 第12-13页 |
·单一异构体手性药物的制备 | 第13-15页 |
·结晶拆分法 | 第14页 |
·动力学拆分法 | 第14页 |
·生物拆分法 | 第14页 |
·色谱拆分法 | 第14-15页 |
·膜法 | 第15页 |
·萃取拆分法 | 第15页 |
·手性溶剂萃取法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药物对映体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0-32页 |
·引言 | 第20页 |
·实验部分 | 第20-21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0-21页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分析苯基琥珀酸对映体的研究 | 第21-31页 |
·分离条件的最优化 | 第22-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手性选择体的合成 | 第32-39页 |
·引言 | 第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2-33页 |
·实验原理及反应机理 | 第33页 |
·L、D-酒石酸酯的合成 | 第33-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7页 |
·醇酸摩尔比的影响 | 第34-35页 |
·带水剂用量的影响 | 第35页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不同催化剂的影响 | 第36-37页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双相识别手性萃取苯基琥珀酸对映体研究 | 第39-52页 |
·手性萃取理论部分 | 第39-44页 |
·质量守恒原理 | 第39-40页 |
·化学热力学原理 | 第40-42页 |
·萃取拆分过程的手性识别机理 | 第42-44页 |
·手性萃取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4-45页 |
·分析方法 | 第45页 |
·萃取分配 | 第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有机溶剂种类对萃取结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水相萃取剂手性识别能力的比较 | 第46页 |
·有机相萃取剂手性萃取能力的比较 | 第46-47页 |
·L-酒石酸异丁酯浓度对k和α的影响 | 第47页 |
·HP-β-CD浓度对k和α的影响 | 第47-48页 |
·pH对k和α的影响 | 第48-49页 |
·PSA对映体浓度的影响 | 第49页 |
·萃取温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萃取前后色谱图比较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β-环糊精衍生物对苯基琥珀酸的包合作用研究 | 第52-60页 |
·紫外光谱法研究分子识别一包合作用原理 | 第52-53页 |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9页 |
·苯基琥珀酸在不同主体环糊精介质中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54-56页 |
·不同浓度的HP-β-CD对苯基琥珀酸包合作用稳定性影响 | 第56-57页 |
·pH值对包合作用的稳定性影响 | 第57页 |
·乙醇对包合作用的影响 | 第57-58页 |
·离子强度对包合平衡常数的影响 | 第58页 |
·HP-β-CD与PSA包合作用的热力学常数考察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