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辅助溶剂对煤抽提机制研究及煤组成结构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绪论 | 第12-35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煤结构概念及溶剂抽提 | 第13-24页 |
| ·煤结构概念 | 第13-17页 |
| ·煤结构的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煤的溶剂抽提 | 第19页 |
| ·煤溶剂抽提的影响因素 | 第19-24页 |
| ·抽提物的分析 | 第24-26页 |
| ·抽提残煤的分析 | 第26-28页 |
| ·煤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 第28-32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2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2-35页 |
|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 ·技术路线 | 第33-35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35-41页 |
| ·实验仪器与溶剂 | 第35-37页 |
| ·煤的脱矿物质处理 | 第37页 |
| ·煤的微波辅助抽提 | 第37-38页 |
| ·煤的索氏抽提 | 第38页 |
| ·煤及抽提残煤的分析 | 第38-39页 |
| ·元素分析 | 第38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8-39页 |
| ·~(13)C固体核磁共振分析 | 第39页 |
| ·抽提物的分析 | 第39-41页 |
| ·气相-质谱联用分析 | 第39-40页 |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40-41页 |
| 3 微波辅助抽提与索氏抽提的比较 | 第41-6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62页 |
| ·比较微波辅助抽提和索氏抽提结果 | 第41-42页 |
| ·神府煤两种方法抽提物的分析 | 第42-53页 |
| ·抽提残煤的元素分析和红外分析 | 第53-58页 |
| ·四氢呋喃抽提残煤的NMR分析 | 第58-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4 单一溶剂与煤作用结果的探讨 | 第63-7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3-78页 |
| ·不同溶剂的抽提结果 | 第63-64页 |
| ·抽提物的气相/质谱联用分析与研究 | 第64-67页 |
| ·抽提残煤的分析 | 第67-74页 |
| ·四氢呋喃和丙酮抽提残煤的NMR分析 | 第74-77页 |
| ·微波辅助下四氢呋喃和丙酮抽提机理的探讨 | 第77-78页 |
| ·小结 | 第78-79页 |
| 5 抽提动力学分析和条件变化对抽提物组成的影响 | 第79-10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9-101页 |
| ·实验条件的考察 | 第79-84页 |
| ·微波辅助下抽提动力学分析 | 第84-92页 |
| ·不同温度的抽提结果及抽提物和残煤分析 | 第92-98页 |
| ·不同抽提时间的抽提结果及抽提物和残煤分析 | 第98-101页 |
| ·小结 | 第101-102页 |
| 6 混合溶剂与煤作用的研究 | 第102-11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2-114页 |
| ·混合溶剂微波辅助抽提及抽提物的分离 | 第102-104页 |
| ·抽提物的气相-质谱联用分析与研究 | 第104-108页 |
| ·神府脱矿物质煤及抽提残煤的红外分析 | 第108-110页 |
| ·脱矿物质与未脱矿物质抽提残煤的红外分析 | 第110-112页 |
| ·四氢呋喃/乙二胺抽提残煤的NMR分析 | 第112-114页 |
| ·小结 | 第114-115页 |
| 7 神府煤的分级抽提研究及添加剂对抽提的影响 | 第115-1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15-134页 |
| ·微波辅助下分级抽提结果及抽提物组成分析 | 第115-123页 |
| ·微波辅助下分级抽提残煤的分析 | 第123-125页 |
| ·添加剂对抽提结果的影响 | 第125-134页 |
| ·小结 | 第134-136页 |
| 8 不同煤的微波辅助抽提结果比较 | 第136-1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36-147页 |
| ·微波辅助下单一溶剂对于不同煤的抽提结果 | 第136-141页 |
| ·微波辅助下混合溶剂对不同煤的抽提结果 | 第141-147页 |
| ·小结 | 第147-148页 |
| 9 应用混合遗传算法组装煤的分子结构 | 第148-160页 |
| ·混合遗传算法简介 | 第148-149页 |
| ·混合遗传算法在煤分子组装中的应用 | 第149-153页 |
| ·编码 | 第149页 |
| ·邻接矩阵 | 第149-150页 |
| ·原子特征向量 | 第150页 |
| ·键合参数 | 第150页 |
| ·键性指数 | 第150-151页 |
| ·官能团特征参数 | 第151页 |
| ·适应度函数 | 第151-152页 |
| ·分子组装过程中结构特征描述信息的更新 | 第152-153页 |
| ·煤分子组装结构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53-154页 |
| ·应用改进的混合遗传算法求解 | 第154-155页 |
| ·采用遗传算法思想对官能团进行对接 | 第155-159页 |
| ·小结 | 第159-160页 |
| 10 结论 | 第160-163页 |
| ·主要结论 | 第160-161页 |
| ·创新点 | 第161页 |
| ·展望 | 第161-163页 |
| 致谢 | 第163-1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4-174页 |
| 附录 | 第174-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