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为的多向度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社会行为理论的形成 | 第13-24页 |
·社会行为的多种解释 | 第13页 |
·社会行为研究的历史沿革 | 第13-15页 |
·社会行为研究的主要流派 | 第15-20页 |
·马克斯·韦伯的实证主义 | 第16页 |
·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 第16-18页 |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 第18页 |
·乔治·赫伯特·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 | 第18-19页 |
·乔治·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 | 第19-20页 |
·社会、文化、人格对社会行为的制约与影响 | 第20-24页 |
第二章 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 | 第24-31页 |
·社会互动的涵义及特征 | 第24页 |
·社会互动的表现形式 | 第24-28页 |
·社会互动的一般形式 | 第25-27页 |
·社会互动的特殊形式 | 第27-28页 |
·社会互动的三个解释 | 第28-31页 |
·戈夫曼的“自我表演 | 第28页 |
·霍曼斯、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 | 第28-29页 |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三种不同视野下认识社会行为 | 第31-45页 |
·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行为 | 第31-36页 |
·社会控制是社会行为的约束手段 | 第31-32页 |
·社会变迁是社会行为活动作用的结果 | 第32-34页 |
·社会制度是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系 | 第34-35页 |
·社会问题是社会行为的不合理作用造成 | 第35-36页 |
·社会心理学视野中的社会行为 | 第36-41页 |
·人类行为的四个构成要素 | 第37-39页 |
·人类行为的显著特征 | 第39-41页 |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人类行为 | 第41-45页 |
·文化与民族性格 | 第42-43页 |
·文化与性别差异 | 第43页 |
·中国人的人格与文化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社会行为研究与社会现代化 | 第45-49页 |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反思 | 第45-47页 |
·社会化创新与国民素质再造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54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