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观测与试验论文--隧道施工及运用监测论文

隧道变形实时监测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3页
   ·概述第10-11页
   ·国内外现状分析第11-12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2-13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2页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2-13页
第2章 隧道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第13-26页
   ·系统的功能设计第13页
   ·系统的硬件架构第13-16页
     ·智能型全站仪第14-15页
     ·传感器第15页
     ·服务器第15-16页
     ·通讯设备第16页
     ·电源设备第16页
   ·Leica GeoCOM控制指令第16-20页
     ·GeoCOM指令系统的架构第17-18页
     ·GeoCOM通信协议第18-19页
     ·GeoCOM的ASCII通讯协议第19-20页
   ·程序设计语言概述第20-21页
   ·TDMS软件简介第21-26页
     ·软件功能概述及其数据处理流程第21-23页
     ·电子手簿和全站仪蓝牙通讯的实现第23页
     ·TDMS界面设计第23-26页
第3章 隧道变形监测数据库系统的研究第26-36页
   ·数据库系统概述第26-28页
     ·数据库系统的发展概述第26-27页
     ·关系数据库系统第27-28页
   ·隧道变形监测数据库系统的设计第28-31页
     ·数据库的功能分析第29页
     ·数据库的概念设计第29-31页
     ·数据库中关系表的设计第31页
   ·隧道变形监测数据库系统的建立第31-34页
     ·在SQL Server 2005下建立数据库第31-33页
     ·在Visual Studio 2005中创建数据库第33页
     ·利用SQL脚本文件建立数据库第33-34页
   ·隧道变形监测数据库的使用第34-36页
第4章 隧道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研究第36-51页
   ·隧道变形监测网第36-38页
     ·监测网的网形设计第36页
     ·测站点位置与监测断面间距的关系第36-38页
   ·单期观测数据的处理第38-45页
     ·三维极坐标测量的原理及其精度第38-39页
     ·基准点和测站点稳定性的判断第39-43页
       ·判定准测第39-40页
       ·坐标转换模型第40-43页
     ·监测点数据的处理第43-45页
       ·测站点稳定时监测点坐标的计算第43-44页
       ·测站点不稳定时监测点坐标的计算第44-45页
       ·监测点绝对坐标的计算第45页
   ·多期监测点数据的处理第45-48页
     ·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第45-48页
     ·基于回归模型的变形分析第48页
   ·隧道净空收敛和拱顶下沉的监测第48-50页
     ·测量原理第48-49页
     ·计算方法第49-50页
   ·观测数据的预警第50-51页
第5章 TDMS系统模拟试验第51-61页
   ·观测数据的自动化采集第51-52页
   ·观测数据的处理第52-61页
     ·基准点和测站点的稳定性检测第54-55页
     ·监测点数据处理第55-58页
     ·拱顶下沉和净空收敛的监测第58-60页
     ·监测点的回归分析第60-61页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附录第68-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境因素对川西北地区高速公路选线影响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横风中桥上高速列车的气动性能和动力学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