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固体物理学论文--固体性质论文--光学性质论文--发光学论文

稀土掺杂氮化物M-Si-Al-N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3页
    1.1 LED简介第12-15页
        1.1.1 LED的发光原理及其发展概况第12-13页
        1.1.2 白光LED的实现方式第13-15页
        1.1.3 白光LED的特点及优势第15页
    1.2 白光LED用氮化物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5-23页
        1.2.1 白光LED用氮化物发光材料进展第16-22页
            1.2.1.1 氮化物蓝色荧光材料第17-18页
            1.2.1.2 氮化物绿色荧光材料第18-19页
            1.2.1.3 氮化物黄色荧光材料第19-20页
            1.2.1.4 氮化物红色荧光材料第20-22页
        1.2.2 氮化物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2-23页
    1.3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依据第23-26页
    参考文献第26-33页
第二章 实验第33-38页
    2.1 样品的合成第33-34页
        2.1.1 实验试剂第33页
        2.1.2 实验设备第33-34页
        2.1.3 样品的制备方法第34页
    2.2 主要表征方法及仪器第34-35页
        2.2.1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34-35页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5页
        2.2.3 紫外-可见光(UV-Vis)激发、发射光谱及荧光寿命第35页
        2.2.4 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反射光谱第35页
        2.2.5 量子效率及光谱热稳定性第35页
        2.2.6 阴极射线荧光光谱第35页
    2.3 计算分析软件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38页
第三章 稀土离子掺杂Ca_(1.4)Al_(2.8)Si_(9.2)N_(16)发光材料的制备、改性及其发光特性研究第38-70页
    3.1 引言第38-39页
    3.2 Ca_(1.4)Al_(2.8)Si_(9.2)N_(16):Eu~(2+)橙黄色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第39-47页
        3.2.1 实验部分第39-40页
        3.2.2 结果与讨论第40-47页
            3.2.2.1 物相及形貌分析第40-41页
            3.2.2.2 发光性能研究第41-44页
            3.2.2.3 时间分辨发光性能研究第44-45页
            3.2.2.4 热稳定性能研究第45-47页
    3.3 Ca_(1.4)Al_(2.8)Si_(9.2)N_(16):Ce~(3+),Li~+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和阴极射线发光性能研究第47-55页
        3.3.1 实验部分第47-48页
        3.3.2 结果及讨论第48-55页
            3.3.2.1 物相及形貌分析第48-49页
            3.3.2.2 CASN:xCe~(3+)发光性能研究第49-51页
            3.3.2.3 不同基质组成Ca_(z-0.20)Al_(2z)Si_(12-2z)N_(16):0.10Ce~(3+), 0.10Li~+ (0.8≤z≤1.8)对发光性能影响第51-52页
            3.3.2.4 热稳定性能研究第52-53页
            3.3.2.5 CASN:xCe~(3+)阴极射线发光性能研究第53-55页
    3.4 阳离子取代(Al~(3+)→-Si~(4+))对Ca_(1.4)Al_(2.8)Si_(9.2)N_(16):Eu~(2+)发光性能影响第55-64页
        3.4.1 实验部分第55页
        3.4.2 结果与讨论第55-64页
            3.4.2.1 物相及形貌分析第55-59页
            3.4.2.2 发光性能研究第59-64页
    3.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第四章 LiSi_2N_3:Eu~(2+)黄色发光材料的制备、改性及发光性质研究第70-93页
    4.1 引言第70-71页
    4.2 LiSi_2N_3:Eu~(2+)_X和LiSi_2N_3:Eu~(2+)_X,Ce~(3+)_(0.003)(X=0-0.01)黄色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第71-79页
        4.2.1 实验部分第71页
        4.2.2 结果与讨论第71-79页
            4.2.2.1 物相及形貌分析第71-73页
            4.2.2.2 LiSi_2N_3:Eu~(2+)发光性能研究第73-76页
            4.2.2.3 Li_(0.991-2x)Si_2N_3:Eu~(2+x), Ce~(3+)_0.003 (x=0-0.01)发光性能研究第76-79页
    4.3 AlN的固溶对LiSi_2N_3:Eu~(2+)黄色荧光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第79-89页
        4.3.1 实验部分第79页
        4.3.2 结果与讨论第79-89页
            4.3.2.1 物相及形貌分析第79-83页
            4.3.2.2 发光性能研究第83-87页
            4.3.2.3 热稳定性能研究第87-89页
    4.4 本章小结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第五章 Li_4Ca_3Si_2N_(6-y)O_y:Eu~(2+)红色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第93-108页
    5.1 引言第93-94页
    5.2 实验部分第9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4-104页
        5.3.1 物相及形貌分析第94-97页
        5.3.2 能带结构分析第97-98页
        5.3.3 发光性能研究第98-102页
        5.3.4 热稳定性能研究第102-104页
    5.4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8页
第六章 LiCaAlN_2:Eu~(3+)/Tb~(3+)红色/绿色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第108-123页
    6.1 引言第108-109页
    6.2 实验部分第109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09-120页
        6.3.1 物相及形貌分析第109-112页
        6.3.2 LCAN:Eu~(3+)/Tb~(3+)光致发光性能研究第112-115页
        6.3.3 Eu~(3+)/Tb~(3+)浓度对光致发光性能影响第115-116页
        6.3.4 热稳定性能研究第116-117页
        6.3.5 LCAN: Tb~(3+)阴极射线发光性能研究第117-118页
        6.3.6 白光LED的封装第118-120页
    6.4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3-127页
    7.1 结论第123-125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125-12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27-129页
致谢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环境下的服务发现算法与应用迁移模型研究
下一篇:心电信号处理及心率变异性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