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 1 稻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 | 第10页 |
| 2 稻纵卷叶螟的生活习性 | 第10-11页 |
| 3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 | 第11-18页 |
| ·稻纵卷叶螟防治技术 | 第11-12页 |
| ·稻纵卷叶螟的农药防治 | 第12-16页 |
| ·甲胺磷的使用 | 第12页 |
| ·氟虫腈的使用 | 第12页 |
| ·茚虫威的使用 | 第12-13页 |
| ·氯虫苯甲酰胺(康宽)的使用 | 第13-14页 |
| ·新农药氰氟虫腙防治稻纵卷叶螟 | 第14页 |
| ·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其他化学农药 | 第14-16页 |
| ·稻纵卷叶螟的生物农药防治 | 第16-17页 |
| ·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复配制剂 | 第17页 |
| ·防治稻纵卷叶螟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 4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几种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测定 | 第19-24页 |
|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19-21页 |
|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 ·试虫 | 第19页 |
| ·药剂 | 第19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及耗材 | 第19页 |
| ·试验方法 | 第19-21页 |
| ·试虫采集方法 | 第19-20页 |
| ·药剂配制方法 | 第20页 |
| ·毒力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 ·LC_(50)值、LC_(95)值和共毒系数的计算 | 第21页 |
| 2 室内生测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 ·单剂的LC_(50)值测定 | 第21-22页 |
| ·不同组合在LC_(50)值下配比的筛选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几种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 | 第24-38页 |
|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24-28页 |
| ·配方筛选小区田间药效试验 | 第24-26页 |
| ·供试药剂及来源 | 第24页 |
| ·试验田基本情况 | 第24页 |
| ·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 ·天气情况 | 第25页 |
| ·施药时期、方法与次数 | 第25页 |
| ·药效调查 | 第25页 |
| ·药效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 ·新药剂小区田间药效试验 | 第26-28页 |
| ·供试药剂及来源 | 第26页 |
| ·试验田基本情况 | 第26页 |
| ·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 ·天气情况 | 第27页 |
| ·施药时期、方法与次数 | 第27页 |
| ·药效调查 | 第27页 |
| ·药效计算方法 | 第27-28页 |
| ·供试药剂排毒系数调查与评价 | 第28页 |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8页 |
| ·配方筛选小区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 ·试验结果 | 第28-29页 |
| ·结果分析 | 第29-35页 |
| ·新药剂小区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 ·试验结果 | 第35-36页 |
| ·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 ·供试药剂排毒系数调查与计算结果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阿维菌素·毒死蜱微乳剂制剂化研究 | 第38-44页 |
|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38-39页 |
| ·剂型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38页 |
|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 ·研究方法 | 第38页 |
| ·分析方法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38-39页 |
|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 ·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 2 试验结果 | 第39-44页 |
| ·剂型研究试验结果 | 第39-41页 |
| ·17%阿维菌素·毒死蜱微乳剂的主要性能测定 | 第39-40页 |
| ·17%阿维菌素·毒死蜱微乳剂最佳配方 | 第40页 |
| ·17%阿维菌素·毒死蜱微乳剂的技术指标 | 第40-41页 |
| ·优惠配方的复证试验及其适应性试验 | 第41页 |
| ·分析方法研究试验结果 | 第41-44页 |
| ·方法提要 | 第41页 |
| ·方法的线性关系试验结果 | 第41-42页 |
| ·方法的精密度试验结果 | 第42页 |
| ·方法的准确度试验结果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4-46页 |
| 1 结论 | 第44页 |
| 2 讨论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作者简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