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前言 | 第11-12页 |
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3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生计概念及其内涵 | 第14-16页 |
·国外替代生计理论研究 | 第16-20页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对可持续性生计的研究 | 第16-17页 |
·英国海外发展部(DFID)的可持续性生计研究 | 第17-18页 |
·CARE的农户生计安全框架 | 第18页 |
·脆弱性分析 | 第18-20页 |
·国内替代生计的理论研究 | 第20-22页 |
·替代生计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农村快速评估(RRA) | 第22页 |
·参与性乡村评估(PRA) | 第22-23页 |
·国内替代生计实践 | 第23-25页 |
·草海自然保护区扶贫计划 | 第23页 |
·大熊猫保护区替代生计项目 | 第23-24页 |
·湿地保护区替代生计项目 | 第24页 |
·云南山地生计发展项目 | 第24页 |
·云南省滇西北农牧生计改良项目 | 第24-25页 |
·替代生计的发展展望 | 第25页 |
4 研究区概况 | 第25-28页 |
·自然地理及资源概况 | 第25-28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8页 |
5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8-3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资料收集与整理 | 第28-29页 |
·调查方法 | 第29-30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6 结果与分析 | 第31-73页 |
·社区及农户现状分析 | 第31-37页 |
·社区及农户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社区农户家庭收入构成 | 第32-34页 |
·农户家庭支出状况 | 第34-35页 |
·农户家庭生活条件 | 第35-37页 |
·传统生计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冲突与根源分析 | 第37-44页 |
·传统生计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冲突 | 第37-39页 |
·产生冲突的根源 | 第39-44页 |
·替代生计模式分类与适用性评价 | 第44-65页 |
·种植替代 | 第45-48页 |
·养殖替代 | 第48-52页 |
·能源替代 | 第52-54页 |
·开发替代 | 第54-61页 |
·经营替代 | 第61-63页 |
·生态农业 | 第63-65页 |
·替代生计发展途径 | 第65-70页 |
·宝兴综合生态管理示范区种植替代生计模式布局 | 第65-66页 |
·宝兴综合生态管理示范区养殖替代生计模式布局 | 第66-67页 |
·宝兴综合生态管理示范区能源替代生计模式布局 | 第67-68页 |
·宝兴综合生态管理示范区开发替代生计模式布局 | 第68-69页 |
·宝兴综合生态管理示范区经营替代生计模式布局 | 第69页 |
·宝兴综合生态管理示范区生态农业替代生计模式布局 | 第69-70页 |
·替代生计发展的综合管理对策 | 第70-73页 |
·建立替代生计实施的组织领导机构和社区实施队伍 | 第70页 |
·建设典型替代生计模式示范基地 | 第70-71页 |
·开展替代生计实用技术培训 | 第71页 |
·建立资金筹措体系 | 第71-72页 |
·构建“公司+协会+基地+农户”运作模式 | 第72页 |
·优化农业信息平台 | 第72-73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73-86页 |
·主要结论 | 第73-84页 |
·示范区社区及农户现状 | 第73页 |
·示范区传统生计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冲突与根源 | 第73-75页 |
·示范区替代生计的模式分类与适用性 | 第75-82页 |
·示范区替代生计发展途径 | 第82-83页 |
·示范区替代生计发展综合管理对策 | 第83-84页 |
·问题讨论 | 第84-85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0页 |
参与科研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