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5页 |
1. 天麻的研究概况 | 第13-26页 |
·天麻原植物及本草考证 | 第13-15页 |
·天麻的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15-17页 |
·天麻的生活史 | 第15-16页 |
·种子萌发过程 | 第15页 |
·原球茎的发育动态 | 第15-16页 |
·天麻与共生菌的关系 | 第16-17页 |
·天麻栽培技术 | 第17-19页 |
·天麻无性繁殖技术 | 第17-18页 |
·天麻有性繁殖技术 | 第18-19页 |
·天麻化学成分 | 第19-21页 |
·酚类化合物及其甙类 | 第19页 |
·甾醇及有机酸类 | 第19页 |
·糖类 | 第19-20页 |
·含氮化合物等其他物质 | 第20页 |
·天麻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 | 第20-21页 |
·天麻的药理作用 | 第21-23页 |
·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21页 |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第21-22页 |
·天麻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第22页 |
·天麻的抗炎、免疫作用 | 第22-23页 |
·促智、抗衰老作用 | 第23页 |
·其他药理作用 | 第23页 |
·天麻的毒副作用 | 第23页 |
·天麻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 第23-26页 |
·天麻同工酶标记方面的研究 | 第24页 |
·天麻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 第24-26页 |
2. 生化与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26-35页 |
·同工酶标记的研究 | 第26-27页 |
·分子标记的研究 | 第27-32页 |
·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 | 第28页 |
·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 随机扩增多态性)标记 | 第28-29页 |
·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loymorphsim, 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标记 | 第29-31页 |
·ISSR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简单重复间序列)标记 | 第31页 |
·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简单重复序列) 标记 | 第31-32页 |
·DNA 序列 | 第32页 |
·同工酶与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 第32-35页 |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亲缘进化关系 | 第32-33页 |
·在药材道地性鉴定方面的应用 | 第33页 |
·混淆生药品种及近缘生药品种的鉴定 | 第33-34页 |
·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34-35页 |
第二章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第35-50页 |
1. 实验目的及研究思路 | 第35-37页 |
·研究目的 | 第35-36页 |
·研究思路 | 第36-37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37-50页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37-38页 |
·主要试剂 | 第37-38页 |
·仪器设备 | 第38页 |
·同工酶标记 | 第38-40页 |
·同工酶酶液的提取 | 第38页 |
·同工酶的选择 | 第38-39页 |
·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凝胶配比 | 第39页 |
·染色及酶谱记载 | 第39-40页 |
·AFLP 分子标记 | 第40-48页 |
·模板DNA 的制备 | 第40-42页 |
·改良CTAB 法 | 第40-41页 |
·SDS 法 | 第41-42页 |
·DNA 浓度、纯度及质量检测 | 第42-43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天麻DNA 的质量 | 第42页 |
·DNA 样品浓度的测定 | 第42-43页 |
·DNA 的双酶切反应 | 第43页 |
·DNA 酶切产物的连接 | 第43-44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44页 |
·预扩增反应 | 第44-45页 |
·选择性扩增反应 | 第45-46页 |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46-48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8-50页 |
·各酶带相对迁移率 | 第48页 |
·遗传相似性系数及遗传距离 | 第48页 |
·多态位点的比率 | 第48页 |
·多态性信息指数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天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分析 | 第50-55页 |
1. 同工酶分析的条件优化 | 第50页 |
·PBS 缓冲系统和TRIS-HCL 缓冲系统的比较 | 第50页 |
·凝胶配比选择 | 第50页 |
·染色系统的选择 | 第50页 |
2. 天麻同工酶体系的建立 | 第50-51页 |
3. 同工酶电泳结果 | 第51-55页 |
·POD 同工酶电泳结果 | 第51-52页 |
·EST 同工酶电泳结果 | 第52页 |
·同工酶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R_f 值比较 | 第52-53页 |
·相似指数与亲缘关系比较 | 第53页 |
·多态位点数及多态位点的比率分析 | 第53页 |
·同工酶结果讨论 | 第53-55页 |
·同工酶技术的稳定性 | 第53页 |
·天麻同工酶标记的应用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天麻DNA 提取方法的筛选及改良研究 | 第55-59页 |
1. 改良CTAB 法和SDS 法对天麻干燥块茎中DNA 的提取效果比较 | 第55页 |
2. 改良CTAB 法和SDS 法对新鲜天麻块茎中DNA 的提取效果比较 | 第55页 |
3. 改良CTAB 法和SDS 法对新鲜天麻花茎中DNA 的提取效果比较 | 第55-56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56-59页 |
·实验材料对DNA 质量的影响 | 第56页 |
·提取方法对DNA 质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操作方法对DNA 质量的影响 | 第57-59页 |
·温浴时间对DNA 提取的影响 | 第57页 |
·沉淀溶剂对DNA 质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DNA 分离方式对DNA 质量的影响 | 第58页 |
·DNA 的降解与保存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天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 分析研究 | 第59-69页 |
1. 天麻AFLP 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59-64页 |
·天麻DNA 的提取 | 第59页 |
·酶切及连接体系的建立 | 第59-61页 |
·限制性内切酶的用量与酶切时间 | 第59-60页 |
·连接体系的建立 | 第60-61页 |
·PCR 扩增体系的建立 | 第61-63页 |
·Taq DNA 聚合酶对扩增的影响 | 第61页 |
·Mg~(2+)浓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预扩增产物的稀释倍数 | 第62页 |
·引物浓度影响 | 第62-63页 |
·银染体系的优化 | 第63-6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65页 |
·基因组DNA 的扩增结果 | 第64-65页 |
·多态位点数及多态位点的比率分析 | 第65页 |
·多态性信息指数 | 第65页 |
·群体内相似系数 | 第65页 |
·遗传距离及遗传关系 | 第65页 |
3 AFLP 分子标记结果讨论 | 第65-69页 |
·AFLP 技术要点 | 第65-67页 |
·DNA 的酶切反应 | 第65-66页 |
·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66页 |
·影响银染效果的因素 | 第66-67页 |
·AFLP 分子标记作为天麻遗传标记的可行性 | 第67-68页 |
·天麻AFLP 分子标记的应用 | 第68-69页 |
·利用AFLP 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68页 |
·利用AFLP 技术评价与鉴定天麻种质 | 第68页 |
·利用AFLP 技术定向调控与高效选育天麻新品种 | 第68-69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1. 同工酶分析 | 第69页 |
2. AFLP 分子标记 | 第69页 |
3. 同工酶标记与AFLP 分子标记比较 | 第69页 |
4. 未来研究重点展望 | 第69-71页 |
·通过AFLP 分子标记研究天麻的道地性 | 第69-70页 |
·探索天麻品质形成的基因表达与调控机制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