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页 |
第一章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法律制度现状 | 第9-21页 |
第一节 小额贷款公司一般问题 | 第9-14页 |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 第10-12页 |
三、小额贷款公司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 | 第14-17页 |
一、《指导意见》关于小额贷款公司性质的规定 | 第14页 |
二、学术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性质问题的观点 | 第14-15页 |
三、小额贷款公司是经营贷款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 第15-17页 |
第三节 当前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适用 | 第17-21页 |
一、《指导意见》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的规定 | 第17-19页 |
二、小额贷款公司适用公司法和合同法规定的情况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1-30页 |
第一节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21-27页 |
一、外部环境问题 | 第21-24页 |
二、法律规范问题 | 第24-25页 |
三、监管制度问题 | 第25-27页 |
第二节 相关法律问题成因分析 | 第27-30页 |
一、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定位——身份的尴尬 | 第27-29页 |
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受到的法律限制——紧箍咒的烦恼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国外小额信贷法律制度安排及启示 | 第30-44页 |
第一节 国外小额信贷模式 | 第31-35页 |
一、小额信贷的类型 | 第31-32页 |
二、目前国际上比较成功的小额信贷模式 | 第32-35页 |
第二节 国外小额信贷法律制度安排 | 第35-38页 |
一、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法》 | 第35-36页 |
二、印尼《人民银行法》 | 第36-37页 |
三、美国小额信贷法律体系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对不同小额信贷模式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8-44页 |
一、GB模式与BRI—UD模式比较 | 第38-40页 |
二、美国小额信贷体系的借鉴意义 | 第40-41页 |
三、国外小额信贷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41-44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44-51页 |
第一节 小额贷款公司立法的理念 | 第44-47页 |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 | 第44-46页 |
二、审慎监管理念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小额贷款公司立法的具体建议 | 第47-51页 |
一、小额贷款公司立法的原则 | 第47-49页 |
二、小额贷款公司立法的具体建议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