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当前欧洲各国纯经济损失案型概述 | 第10-16页 |
一、纯经济损失案型概况 | 第10-14页 |
(一) 传统民法体系中的纯经济损失赔偿 | 第10-11页 |
(二) 纯经济损失标准案型分类 | 第11-14页 |
二、欧洲各国针对纯经济损失赔偿案件的不同规则概述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十字路口下的纯经济损失原则 | 第16-22页 |
一、纯经济损失争议下的预见性问题 | 第16-17页 |
二、绝对权力与相对权利——法律保护的不同领域 | 第17-19页 |
三、价值等级观的约束 | 第19-20页 |
四、衍生诉讼与无限责任的争议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纯经济损失原则的经济学重述 | 第22-28页 |
一、最优责任应覆盖的范畴 | 第22-23页 |
二、纯经济损失不必然产生社会性损失 | 第23-24页 |
三、合理的分类标准 | 第24-25页 |
四、经济学重述——运用经济学分析法 | 第25-28页 |
第四章 从经济学视角重新思考纯经济损失原则 | 第28-37页 |
一、新排除性规则适用——纯私人性经济损失 | 第28-33页 |
(一) “弹跳损失”的混合性经济性质 | 第28-29页 |
(二) “可转移损失”案型中的不可知因素 | 第29-31页 |
(三) “公共服务或基础设施关闭”案型中的私人性损失和社会性损失 | 第31-32页 |
(四) 经济损失与职业服务、信息提供市场 | 第32-33页 |
二、受法律明文保护的纯经济上损失 | 第33-34页 |
三、当前损失与未来损失 | 第34-35页 |
四、对于衍生诉讼及最优责任的补充说明 | 第35-37页 |
第五章 纯经济损失原则研究对中国的启示 | 第37-46页 |
一、“弹跳损失”案型 | 第37-38页 |
(一) 某电缆型案例及法院判决概述 | 第37页 |
(二) 社会性损失的偶然性 | 第37-38页 |
(三) 衍生诉讼与无限责任——潜藏的忧虑 | 第38页 |
二、“可转移损失”案型 | 第38-41页 |
(一) 某可转移损失案件及法院判决概述 | 第38-39页 |
(二) “可转移损失”案件的认定标准——合同或者法律直接认定 | 第39页 |
(三) 合理的诉讼请求——以社会性损失为限 | 第39-40页 |
(四) “双重责任”、“无限责任”问题的考量 | 第40-41页 |
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关闭损失”案型 | 第41-43页 |
(一) 松花江河流污染停水事件 | 第41页 |
(二) 弹性市场与社会性损失的关联性 | 第41-42页 |
(三) 特殊侵权案件与一般侵权案件之间的经济学逻辑 | 第42页 |
(四) “衍生诉讼、无限责任”不是唯一的衡量因素 | 第42-43页 |
四、“依赖瑕疵信息及职业服务损失”案型 | 第43-44页 |
五、司法建议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