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6页 |
| 前言 | 第16-17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34页 |
| ·端羟基聚丁二烯的简要介绍 | 第17-20页 |
| ·丁羟胶的应用 | 第17-18页 |
| ·国内外丁羟胶的研究及生产 | 第18-20页 |
| ·线型丁羟胶的合成方法 | 第20-25页 |
| ·自由基法 | 第20-21页 |
| ·负离子法 | 第21-25页 |
| ·星型聚合物的合成研究 | 第25-29页 |
| ·卤代化合物的偶联反应 | 第25-26页 |
| ·乙烯基化合物的偶联反应 | 第26-29页 |
| ·丁羟胶的后处理工艺 | 第29-30页 |
| ·丁羟胶的交联反应 | 第30-33页 |
| ·论文选题的立论、目的和意义 | 第33-34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4-44页 |
| ·原料及其规格、来源 | 第34-35页 |
| ·原料纯化与试剂合成 | 第35-37页 |
| ·原料的纯化 | 第35页 |
| ·新型引发剂的合成 | 第35-37页 |
| ·端羟基聚合物的合成实验方法 | 第37-40页 |
| ·线型端羟基聚合物的反应 | 第37-38页 |
| ·星型多端羟基聚合物的反应 | 第38页 |
| ·在2L聚合釜中的放大反应 | 第38-39页 |
| ·羟丁型聚氨酯合成反应 | 第39-40页 |
| ·表征与测试 | 第40-44页 |
| ·转化率(Conv./%) | 第40页 |
| ·分子量(M_n)及其分布(M_w/M_n)(GPC) | 第40页 |
| ·微观结构(1H—NMR) | 第40-41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1页 |
| ·偶联效率(CE)和臂数(AN) | 第41页 |
| ·羟值和平均官能度 | 第41-42页 |
| ·机械力学性能测试 | 第42页 |
| ·动态力学性能测试 | 第42-44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4-72页 |
| ·3-(叔丁基二甲基硅氧烷基)-1-丙基锂的合成与表征 | 第44-47页 |
| ·引发剂的合成 | 第44-45页 |
| ·引发剂的表征 | 第45-47页 |
| ·线型丁羟胶的合成与表征 | 第47-59页 |
| ·线型丁羟胶的合成路线 | 第47-48页 |
| ·聚合温度及设计分子量大小对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 第48-50页 |
| ·调节剂用量(R=[THF]/[Li])对1,2-结构的影响 | 第50-51页 |
| ·线型丁羟胶端羟基的表征 | 第51-53页 |
| ·羟值和官能度 | 第53-54页 |
| ·丁羟胶的后处理问题 | 第54-56页 |
| ·聚合物产率与时间关系 | 第56页 |
| ·二溴乙烷偶联合成线型丁羟胶 | 第56-57页 |
| ·分子量大小对二溴乙烷偶联的影响 | 第57-58页 |
| ·2L釜的放大反应 | 第58-59页 |
| ·星型丁羟胶的合成与表征 | 第59-67页 |
| ·星型丁羟胶的合成与设计 | 第59页 |
| ·温度对偶联反应的影响 | 第59-61页 |
| ·偶联剂加入方式对偶联反应的影响 | 第61-63页 |
| ·分子量大小对偶联反应的影响 | 第63-64页 |
| ·DVB用量对偶联反应的影响 | 第64-65页 |
| ·星型丁羟胶的表征 | 第65-67页 |
| ·2L聚合釜放大实验 | 第67页 |
| ·羟丁型聚氨酯合成与表征 | 第67-72页 |
| ·羟丁型聚氨酯合成 | 第67-68页 |
| ·羟丁型聚氨酯的表征 | 第68-72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致谢 | 第78-80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81-82页 |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