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硼钨钒系列杂多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薄膜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第8-12页
     ·多金属氧酸盐的发展第8-9页
     ·多金属氧酸盐的特性第9-10页
     ·多金属氧酸盐的应用第10-11页
     ·多金属氧酸盐的电化学研究第11-12页
   ·POMs 基薄膜第12-14页
     ·POMs 基薄膜的性质和用途第12-13页
     ·POMs 基静电自组装多层膜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选题目的、意义第14-15页
第二章 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15-33页
   ·配合物合成第15-17页
     ·仪器与试剂第15页
     ·Na_(5+n)[BV_nW_(12-n)O_(40)] (n = 1, 2, 3, 简写为BV_nW_(12-n))系列化合物合成第15-16页
     ·K[Ln(BW_(11)O_(39))_2] ( Ln = La, Dy, Gd, Nd, Sm, Tb, Eu 简写为Ln(BW_(11)_2)系列化合物合成第16页
     ·K[Ln(BVW_(10)O_(39))_2] ( Ln = La, Dy, Gd 简写为Ln(BV_2W_9)_2 )系列化合物合成第16页
     ·K[Ln(BV_2W_9O_(39))_2]( Ln = La, Dy, Gd, Nd, Sm, Tb, Eu 简写为Ln(BV_2W_9)_2)系列化合物合成第16-17页
     ·草酸与稀土硼钨钒系列化合物的反应产物合成第17页
     ·丙二酸与稀土硼钨钒系列化合物的反应产物合成第17页
     ·氨基乙酸与稀土硼钨钒系列化合物的反应产物合成第17页
   ·表征第17-32页
     ·红外光谱第18-23页
     ·紫外-可见光谱第23-25页
     ·X-射线粉末衍射第25-27页
     ·扫描电镜第27-29页
     ·X 射线光电子能谱第29-32页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自组装膜的制备、表征第33-41页
   ·实验部分第33-34页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33页
     ·石英基片的处理第33页
     ·自组装膜的制备过程第33-34页
   ·结果与讨论第34-40页
     ·成膜条件的研究第34页
     ·紫外可见光谱第34-38页
       ·( BVW_(11)/ BBr_2 )_(15) 多层膜第34-35页
       ·(BV_3W_9/ BBr_2 )_(18) 多层膜第35-37页
       ·(La(BV_2W_9)_2/ BBr_2 )_(18) 多层膜第37-38页
     ·多层膜的稳定性第38-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硼钨钒系列杂多配合物的电化学研究第41-60页
   ·实验部分第41页
     ·仪器与试剂第41页
     ·实验方法第41页
   ·结果与讨论第41-60页
     ·BV_3W_9 的电化学研究第45-56页
       ·BV_3W_9 在Na_2SO_4 - H_2SO_4 电解质溶液中的循环伏安行为第45-46页
       ·扫描速率对BV_3W_9 循环伏安行为的影响第46-47页
       ·底液pH 值对BV_3W_9 循环伏安行为的影响第47-52页
       ·Na_8BV_3W_9O_(40) 的电催化还原第52-56页
     ·K_(19)Eu(BW_(11)O_(39))_2 的电化学研究第56-60页
       ·K_(19)Eu(BW_(11)O_(39))_2 在Na_2SO_4 - H_2SO_4 电解质溶液中的循环伏安行为第56页
       ·扫描速率对K_(19)Eu(BW_(11)O_(39))_2 循环伏安行为的影响第56-60页
第五章 硼钨矾杂多酸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研究第60-67页
   ·实验部分第60页
     ·仪器与试剂第60页
     ·Na_8BV_3W_9O_(40) 修饰电极的制备第60页
   ·结果与讨论第60-67页
     ·Na_8BV_3W_9O_(40) 修饰电极在Na_2SO_4-H_2SO_4 电解质溶液中的循环伏安行为第61页
     ·扫描速率对Na_8BV_3W_9O_(40) 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的影响第61-62页
     ·底液pH 值对Na_8BV_3W_9O_(40) 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的影响第62-66页
     ·Na_8BV_3W_9O_(40) 修饰电极对 NO_2~-的电催化还原第66-6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已正式发表论文的情况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草酸酯(胺)的取代基、温度及添加剂对化学光源效率的影响
下一篇:我国电力价格两部制竞价上网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