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理论论文--绘画艺术史论文

宋代风俗画艺术特色初探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引言第10-13页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3页
第一章 中国古代风俗画的发展演变第13-15页
   ·风俗画概况第13页
   ·中国古代风俗画的发展演变第13-15页
     ·原始绘画中人类自然生活场景的表现第13页
     ·先秦美术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和秦汉美术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风俗题材绘画的发展第13-14页
     ·唐宋时期特别是宋代风俗画发展达到了鼎盛第14-15页
第二章 宋代风俗画兴盛的基本历史背景和成因第15-18页
   ·社会背景第15-16页
   ·市民阶层对物质文化生活的兴趣第16-17页
   ·宋代翰林图画院对风俗画的兴盛起了积极作用第17-18页
   ·宋代风俗画家对生活的审视、下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第18页
第三章 宋代各个时期不同题材内容的风俗画第18-38页
   ·宋代以描写城乡集镇的社会生活,包括时令风俗、商业贸易等内容的风俗画作品第19-24页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见图1,另附彩图)第19-22页
     ·李嵩和苏汉臣的《货郎图》(见图2,另附彩图)第22-23页
     ·南宋无名氏的《卖浆图》(见图3,另附彩图)第23-24页
   ·宋代以描写民间戏艺和乡村节令风俗文化等社会活动为内容的风俗画作品第24-28页
     ·官本正杂剧《眼药酸》,佚名,故宫博物院藏(见图4,另附彩图)第25页
     ·南宋李嵩的《骷髅幻戏图》(见图5,另附彩图)第25-26页
     ·南宋杂剧《打花鼓》佚名,(见图6,另附彩图)第26-27页
     ·《踏歌图》,南宋马远,绢本淡设色,纵191.8 厘米、横111 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见图7,另附彩图)第27-28页
   ·宋代以描写山村水乡的社会生活,有耕织捕鱼、盘车行旅、村学村医等的作品第28-35页
     ·南宋王居正的《纺车图》(见图8,另附彩图)第28-29页
     ·《耕获图》旧传杨威所作,故宫藏(见图9,另附彩图).第29-30页
     ·南宋《耕织图》,传为楼璹所作,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见图 10,另附彩图)第30页
     ·蚕织图,宋佚名,绢本设色,黑龙江省博物馆藏,纵27.5 厘米、横513 厘米(见图11,另附彩图)第30-31页
     ·宋《丝纶图》,王居正,绢本设色,纵83.2 厘米、横37.5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见彩图)第31页
     ·以车船运载为题材的《盘车图》和《闸口盘车图》(见图12,另附彩图)第31-33页
     ·北宋闫次平的《牧牛图》和李迪的《风雨归牧图》(见图13,另附彩图)第33-34页
     ·描写村学、村医的风俗画(见图14,另附彩图)第34-35页
   ·宋代以描写儿童生活为题材的风俗画(部分作品见彩图)第35-38页
     ·《秋庭婴戏图》和《冬日婴戏图》作者苏汉臣,台北故宮博物院藏(见图16,另附彩图)第36-38页
     ·《扑枣图》(见图17,另附彩图)第38页
第四章 宋代风俗画的基本艺术特色第38-41页
   ·题材内容的平民化第39-40页
   ·画风淳朴自然、内容亲切感人第40页
   ·形象鲜明生动、生活气息浓郁第40-41页
第五章 宋代风俗画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和成就第41-43页
第六章 宋代风俗画的现实意义和启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后记第46-47页
附图第47-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谈刘庆和水墨人物画的时代性
下一篇:陕西油画艺术发展考察及其现代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