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立方体的零水印算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9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9-10页 |
·相关术语及约定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 | 第12-22页 |
·数据立方体 | 第12-13页 |
·数据立方体的产生背景 | 第12页 |
·数据立方体的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数字水印技术 | 第13-18页 |
·数字水印概述 | 第13-16页 |
·嵌入式数字水印技术 | 第16-17页 |
·零水印技术 | 第17-18页 |
·基于数字水印技术的数据立方体版权保护 | 第18-21页 |
·数据立方体水印技术的特殊性 | 第18页 |
·数据立方体水印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8-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数据立方体的零水印模型构建 | 第22-25页 |
·概述 | 第22页 |
·数据立方体的零水印模型 | 第22-25页 |
·数据立方体的零水印构造过程 | 第23-24页 |
·数据立方体的零水印检测过程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数据立方体的零水印构造及算法设计 | 第25-38页 |
·数据立方体的零水印构造 | 第25-35页 |
·特征提取 | 第26-28页 |
·版权信息预处理 | 第28-31页 |
·数据融合 | 第31-35页 |
·水印构造算法的分析及评价 | 第35-37页 |
·算法复杂度 | 第35-36页 |
·性能评价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数据立方体的零水印检测及算法设计 | 第38-50页 |
·数据立方体的零水印检测 | 第38-46页 |
·特征重构 | 第39-41页 |
·数据分离 | 第41-43页 |
·解版权信息预处理 | 第43-46页 |
·版权判决 | 第46页 |
·水印检测算法的分析及评价 | 第46-49页 |
·算法复杂度 | 第46-47页 |
·性能评价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水印方案的仿真实验及分析 | 第50-56页 |
·概述 | 第50-51页 |
·数据立方体水印技术的攻击类型 | 第50页 |
·仿真实验环境 | 第50-51页 |
·水印方案可用性检验 | 第51-52页 |
·未受攻击 | 第51页 |
·误判率实验 | 第51-52页 |
·相关参数选取 | 第52-54页 |
·水印构造强度β值的选取 | 第52-53页 |
·筛选属性值集合元素个数m值的选取 | 第53-54页 |
·水印方案的抗攻击性 | 第54-55页 |
·子集选取攻击 | 第54页 |
·子集增添攻击 | 第54-55页 |
·子集更改攻击 | 第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7页 |
·工作总结 | 第56页 |
·进一步工作及目标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1 零水印构造中数据融合的部分源码 | 第63-64页 |
附录2 零水印检测中数据分离的部分源码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