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FT算法的眼底图像拼接的研究与实现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眼底的生理结构 | 第9页 |
·眼底检查的意义及眼底图像的临床价值 | 第9-10页 |
·眼底图像拼接的意义 | 第10-11页 |
·眼底图像的特点 | 第11-12页 |
·眼底图像配准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页 |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13-15页 |
2 图像配准的基础理论 | 第15-25页 |
·图像配准概述 | 第15-20页 |
·图像配准的定义 | 第15-16页 |
·相似性测度 | 第16-17页 |
·图像的几何变换模型 | 第17-19页 |
·医学图像配准方法的分类 | 第19-20页 |
·常用的图像配准方法 | 第20-23页 |
·模板匹配法 | 第20-21页 |
·基于相位相关的方法 | 第21-22页 |
·基于特征的方法 | 第22-23页 |
·医学图像配准精度的评估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眼底图像的预处理与特征提取 | 第25-47页 |
·引言 | 第25-26页 |
·辐射量畸变校正 | 第26-27页 |
·眼底图像的平滑去噪 | 第27-31页 |
·邻域平均法 | 第27-28页 |
·加权平均法 | 第28-29页 |
·中值滤波法 | 第29-30页 |
·选择式掩模平滑法 | 第30-31页 |
·实验结果比较与分析 | 第31页 |
·眼底图像的对比度增强 | 第31-36页 |
·灰度变换法 | 第32-34页 |
·直方图修整法 | 第34-36页 |
·实验结果比较及分析 | 第36页 |
·基于SIFT 算法的眼底图像特征提取 | 第36-44页 |
·尺度空间理论简述 | 第37页 |
·SIFT 算法概述 | 第37-38页 |
·SIFT 特征提取的详细步骤 | 第38-42页 |
·SIFT 算法的优缺点分析 | 第42-43页 |
·算法实现流程及实验结果 | 第43-44页 |
·预处理及特征提取模块的设计 | 第44-46页 |
·预处理模块的设计 | 第44-46页 |
·特征提取模块的设计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眼底图像的配准和融合 | 第47-64页 |
·引言 | 第47页 |
·眼底图像的特征匹配 | 第47-51页 |
·SIFT 特征向量的最近邻匹配 | 第47-49页 |
·图像匹配实验结果 | 第49-51页 |
·RANSAC 求解投影变换矩阵 | 第51-53页 |
·投影变换矩阵的解法 | 第51-52页 |
·RANSAC 估计变换矩阵 | 第52-53页 |
·眼底图像的融合 | 第53-61页 |
·图像插值技术 | 第53-54页 |
·图像的融合算法 | 第54-56页 |
·图像的坐标变换 | 第56-57页 |
·图像重叠区域的确定 | 第57页 |
·图像的亮度调整 | 第57-58页 |
·眼底图像的拼合 | 第58页 |
·眼底图像融合结果分析 | 第58-61页 |
·眼底图像配准及融合模块的设计 | 第61-63页 |
·眼底图像配准模块的设计 | 第61页 |
·眼底图像融合模块的设计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眼底图像拼接软件的实现 | 第64-68页 |
·软件简述 | 第64页 |
·软件的需求分析 | 第64-65页 |
·功能性需求 | 第64页 |
·非功能性需求 | 第64-65页 |
·软件的开发环境 | 第65页 |
·软件环境 | 第65页 |
·硬件环境 | 第65页 |
·软件各模块功能描述 | 第65-66页 |
·软件界面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工作总结 | 第68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3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