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道论思想新探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章 《文子》其人其书 | 第14-25页 |
第一节 文子其人 | 第14-17页 |
一、文子 | 第14-15页 |
二、文子与平王 | 第15-16页 |
三、文子与《文子》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文子其书 | 第17-25页 |
一、简本成书年代 | 第17-21页 |
二、今本成书年代 | 第21-23页 |
三、版本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文子》的道论思想 | 第25-48页 |
第一节 《文子》之道 | 第25-41页 |
一、天道 | 第25-28页 |
二、人道 | 第28-32页 |
三、王道 | 第32-41页 |
第二节 文子的道论特点 | 第41-48页 |
一、强调"道"无形无声的状态 | 第41-43页 |
二、强调了"道"与"一"和"气"的关系 | 第43-44页 |
三、凸显了"德"与"理"的地位 | 第44-46页 |
四、积极的价值观 | 第46-48页 |
第三章 《文子》道论思想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 第48-61页 |
第一节 对老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第48-53页 |
一、对"道"的认识 | 第48-50页 |
二、"道"与"德"、"理"的关系 | 第50-51页 |
三、"无为"的政治观 | 第51-53页 |
第二节 对庄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第53-57页 |
一、对"道"的认识 | 第53-56页 |
二、修身养性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 第57-61页 |
一、立足老庄,超越老庄 | 第57-58页 |
二、兼收百家之长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