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基于SPAD的棉花氮素营养诊断及氮营养特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前言第12-24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2页
     ·氮素快速诊断推荐施肥研究进展第13-18页
     ·棉花氮素营养研究第18-20页
     ·棉株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研究第20-22页
   ·建立南疆棉花高产氮肥推荐技术体系第22-24页
第2章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第24-26页
   ·技术路线第24-25页
   ·研究内容第25页
   ·研究目标与主要创新点第25-26页
第3章 棉花氮素和SPAD 值叶位分布规律及氮素诊断叶位选择第26-38页
   ·材料和方法第26-28页
     ·试验设计第26-27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7-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34页
     ·棉花叶片不同部位SPAD 分布特点及其与叶绿素的相关性第28-29页
     ·棉花氮素叶位分布特点及其对施氮量的响应第29-30页
     ·棉花叶绿素a 及SPAD 值的叶位分布特点及其对施氮量的响应第30-32页
     ·各叶位叶片含氮率与棉花总叶片及植株含氮率的相关分析第32-33页
     ·各叶位叶片SPAD 值与棉花总叶片及植株含氮率的相关分析第33页
     ·不同叶位叶片SPAD 值的变异系数第33-34页
   ·讨论与结论第34-38页
第4章 棉花叶位SPAD 差值与氮素营养诊断第38-46页
   ·材料与方法第39-40页
     ·试验设计第39页
     ·测定内容与分析方法第39-40页
   ·结果与分析第40-45页
     ·不同施氮水平对棉花植株叶片含氮量的影响第40-42页
     ·不同施氮水平对棉花叶片SPAD 的影响第42-43页
     ·棉花主茎倒4 叶SPAD 值与植株叶片含氮量的关系第43-44页
     ·棉花主茎叶位差指数(DSI)与棉花叶片含氮量的关系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第5章 基于SPAD 的棉花氮素营养诊断体系第46-62页
   ·材料与方法第46-48页
     ·试验设计第46-47页
     ·测定内容与分析方法第47-48页
   ·结果与分析第48-61页
     ·不同施氮水平下棉花倒4 叶SPAD 变化规律第48-49页
     ·棉叶SPAD 值与其他氮素诊断指标的相关性第49-53页
     ·棉叶SPAD 值氮素诊断指标的建立第53-57页
     ·棉叶SPAD 值氮素诊断的校验第57-61页
   ·结论第61-62页
第6章 氮肥对棉花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第62-70页
   ·材料和方法第62-63页
     ·试验设计第62页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62-63页
   ·结果与分析第63-68页
     ·氮素对不同部位棉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63-64页
     ·氮素对不同部位棉花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第64-66页
     ·氮素对棉花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的影响第66页
     ·氮素对棉花主茎叶脱落率的影响第66页
     ·氮素施用量对三桃的影响第66-67页
     ·氮素施用量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67-68页
   ·结论第68-70页
第7章 氮肥施用量对棉花品质的影响第70-76页
   ·材料和方法第70页
   ·结果与分析第70-74页
     ·施氮量对棉株不同部位棉花纤维长度的影响第70-72页
     ·施氮量对棉花纤维整齐度的影第72-73页
     ·施氮量对棉花纤维强度的影响第73页
     ·施氮量与马克隆值第73-74页
   ·结论第74-76页
第8章 不同质地土壤棉花生物量动态积累及氮素利用研究第76-86页
   ·材料和方法第76-78页
   ·结果与分析第78-83页
     ·氮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第78页
     ·氮肥对棉株生物量积累动态变化的影响第78-82页
     ·氮素水平对不同质地土壤氮素利用的影响第82-83页
   ·讨论第83-86页
第9章 氮肥对不同质地土壤棉花养分动态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第86-103页
   ·材料和方法第86页
   ·结果与分析第86-101页
     ·氮肥对不同质地土壤棉花产量的影响第86页
     ·氮肥对不同质地土壤棉株氮素累积分配动态变化影响第86-93页
     ·氮肥对不同质地土壤棉株磷素累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第93-96页
     ·氮肥对不同质地土壤棉株钾素累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第96-101页
   ·结论与讨论第101-103页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第103-108页
   ·主要结论第103-104页
   ·综合讨论第104-106页
   ·研究展望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作者简介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草坪用野生偃麦草种质资源评价
下一篇:鸭茅对不同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