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人民法庭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引言 | 第14-30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4-16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6-20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四、论文架构 | 第23-30页 |
第一章 乡村人民法庭与国家建设 | 第30-58页 |
第一节 乡村人民法庭概述 | 第30-37页 |
一、人民法庭与乡村人民法庭 | 第30-31页 |
二、乡村人民法庭的变迁 | 第31-34页 |
三、乡村人民法庭生长的两个维度 | 第34-37页 |
第二节 乡村人民法庭与国家政权建设 | 第37-49页 |
一、国家政权建设概述 | 第37-38页 |
二、中国的国家政权建设 | 第38-43页 |
三、国家政权建设的内涵 | 第43-45页 |
四、乡村人民法庭在国家政权建设中的定位 | 第45-49页 |
第三节 乡村人民法庭与乡村法治建设 | 第49-58页 |
一、树立国家权威 | 第49-52页 |
二、建立公共规则 | 第52-55页 |
三、规范维权方式 | 第55-58页 |
第二章 两便原则与乡村人民法庭改革 | 第58-85页 |
第一节、两便原则 | 第58-62页 |
一、两便原则的概念 | 第58-60页 |
二、两便原则在乡村人民法庭实践中的表现形式 | 第60-62页 |
第二节 、方便法院审判 | 第62-72页 |
一、现代化与司法现代化 | 第62-64页 |
二、朝向司法现代化的司法改革 | 第64-67页 |
三、司法现代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 第67-71页 |
四、司法现代化改革对乡村人民法庭的影响 | 第71-72页 |
第三节 方便群众诉讼 | 第72-85页 |
一、司法改革政策的调整 | 第73-74页 |
二、司法改革政策调整的意义 | 第74-82页 |
三、司法改革政策调整对乡村人民法庭的影响 | 第82-85页 |
第三章 乡村人民法庭的司法调解 | 第85-107页 |
第一节、司法调解概述 | 第85-91页 |
一、司法调解的概念 | 第85-87页 |
二、乡村人民法庭的调解实践 | 第87-88页 |
三、研究司法调解的三种思路 | 第88-91页 |
第二节 司法调解的原因探析 | 第91-99页 |
一、立法过程中的弊端 | 第91-95页 |
二、农民政治参与的不足 | 第95-96页 |
三、司法担负的政治职能 | 第96-97页 |
四、乡村经济条件的局限 | 第97-98页 |
五、传统文化的影响 | 第98-99页 |
第三节 司法调解的政治功能 | 第99-107页 |
一、司法调解的政治参与功能 | 第99-103页 |
二、司法调解中的利益整合 | 第103-105页 |
三、司法调解之弊端 | 第105-107页 |
第四章 乡村人民法庭的地方化问题探析 | 第107-131页 |
第一节 司法地方化问题概述 | 第108-111页 |
一、司法的"地方化" | 第108-109页 |
二、司法地方化的表现 | 第109-111页 |
第二节 司法地方化成因分析 | 第111-122页 |
一、中央地方分权与地方利益 | 第112-116页 |
二、地方利益对法治与司法的影响 | 第116-122页 |
第三节、乡村人民法庭去地方化的改革 | 第122-131页 |
一、司法权的中央化? | 第122-123页 |
二、司法权去地方化的改革展望 | 第123-131页 |
第五章 乡村人民法庭的行政化问题探析 | 第131-151页 |
第一节 司法行政化问题概述 | 第131-138页 |
一、司法行政化及其表现 | 第131-135页 |
二、乡村人民法庭的行政化问题 | 第135-138页 |
第二节 司法行政化原因探析 | 第138-144页 |
一、权力集中的政治体制 | 第138-139页 |
二、全能型政府 | 第139-141页 |
三、行政主导下的法律运作模式 | 第141-142页 |
四、行政主导的经济建设 | 第142-144页 |
第三节 乡村人民法庭去行政化的改革 | 第144-151页 |
一、如何看待司法行政化? | 第144-148页 |
二、司法去行政化改革的展望 | 第148-151页 |
结论 | 第151-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4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相关的科研成果 | 第164-166页 |
感谢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