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20页 |
·耐盐碱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作物盐碱胁迫伤害机理 | 第12-14页 |
·渗透胁迫对作物生长的抑制 | 第13页 |
·离子胁迫对作物生长的抑制 | 第13-14页 |
·作物抗盐碱机理 | 第14-17页 |
·作物抗盐碱方式 | 第14-15页 |
·作物抗盐碱机制 | 第15-17页 |
·玉米耐盐碱生理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玉米耐盐碱分子机理 | 第1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8页 |
·玉米耐盐碱鉴定技术体系构建 | 第20-22页 |
·材料的培养与处理 | 第20页 |
·试验与分析方法 | 第20-22页 |
·苗期胁迫结合大田试验筛选耐盐碱玉米杂交种 | 第22-24页 |
·材料的培养与处理 | 第22-24页 |
·试验与分析方法 | 第24页 |
·苗期胁迫结合大田胁迫试验筛选耐盐碱回交导入系 | 第24-28页 |
·材料的培养与处理 | 第24页 |
·试验与分析方法 | 第24-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44页 |
·玉米耐盐碱鉴定技术体系构建 | 第28-34页 |
·盐碱胁迫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第28-30页 |
·盐碱胁迫对玉米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盐碱胁迫对玉米幼苗SOD 活性与MDA 含量的影响 | 第31-33页 |
·盐碱胁迫对玉米幼苗 Pro 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苗期胁迫结合大田试验筛选耐盐碱玉米杂交种 | 第34-40页 |
·盐碱胁迫对29 份玉米杂交种苗期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4-36页 |
·29 份玉米杂交种耐盐碱性比较 | 第36-38页 |
·29 份玉米杂交种盐碱耐性综合评价 | 第38-39页 |
·部分玉米杂交种大田试验结果与苗期耐盐碱性比较 | 第39-40页 |
·苗期胁迫结合大田胁迫试验筛选耐盐碱回交导入系 | 第40-44页 |
·回交群体在苗期胁迫和大田胁迫下整体耐盐碱一致性分析 | 第40-42页 |
·基于SSR 标记筛选获得耐盐碱回交导入系 | 第42-44页 |
4 讨论 | 第44-47页 |
·玉米耐盐碱鉴定技术体系构建 | 第44-45页 |
·玉米耐盐碱筛选适宜浓度的确定 | 第44页 |
·盐胁迫、碱胁迫伤害作用比较 | 第44页 |
·玉米耐盐碱筛选生化指标的确立 | 第44-45页 |
·苗期胁迫结合大田试验筛选耐盐碱玉米杂交种 | 第45-46页 |
·吉林省29 份主推玉米杂交种的苗期盐碱耐性分析 | 第45页 |
·苗期胁迫结合大田试验筛选耐盐碱玉米杂交种 | 第45-46页 |
·苗期胁迫结合大田胁迫试验筛选耐盐碱回交导入系 | 第46-47页 |
·回交群体在苗期胁迫和大田胁迫下整体耐盐碱一致性分析 | 第46页 |
·基于SSR 标记筛选获得耐盐碱回交导入系 | 第46-47页 |
5 结论 | 第47-48页 |
·玉米耐盐碱鉴定体系的构建 | 第47页 |
·耐盐碱玉米杂交种的筛选 | 第47页 |
·耐盐碱玉米回交群体BC2F2的筛选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