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弯孢霉漆酶高产菌株选育及漆酶纯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新月弯孢霉 | 第10页 |
·诱变育种 | 第10-11页 |
·漆酶 | 第11页 |
·漆酶催化活性中心的结构 | 第11-12页 |
·漆酶的应用 | 第12-14页 |
·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 第13页 |
·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智能包装,生物传感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 第14页 |
·生物合成中的应用 | 第14页 |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本课题来源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2 诱变选育新月弯胞霉高产漆酶菌株 | 第16-23页 |
·材料 | 第16页 |
·菌种 | 第16页 |
·培养基 | 第16页 |
·药品 | 第16页 |
·仪器 | 第16页 |
·方法 | 第16-18页 |
·单孢子悬液的制备 | 第16-17页 |
·紫外-~(60)Co-γ复合诱变方法及操作 | 第17页 |
·微波诱变方法及操作 | 第17页 |
·硫酸二乙酯诱变方法及操作 | 第17页 |
·种子母液的制备 | 第17页 |
·漆酶制备 | 第17页 |
·筛选方法 | 第17-18页 |
·酶活测定方法 | 第18页 |
·致死率的计算公式 | 第1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8-22页 |
·紫外-~(60)Coγ诱变 | 第18-19页 |
·微波诱变 | 第19-20页 |
·硫酸二乙酯诱变 | 第20-21页 |
·原始菌株与诱变菌株产酶比较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3 新月弯孢霉产漆酶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23-33页 |
·材料 | 第23页 |
·菌种 | 第23页 |
·药品 | 第23页 |
·仪器 | 第23页 |
·培养基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24页 |
·母液制备 | 第23页 |
·漆酶制备 | 第23-24页 |
·酶活测定方法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2页 |
·培养基单因素实验 | 第24-27页 |
·培养工艺正交实验 | 第27-30页 |
·优化前和优化后新月弯孢霉产酶历程比较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4 新月弯孢霉漆酶的纯化 | 第33-45页 |
·材料 | 第33-34页 |
·菌种 | 第33页 |
·培养基 | 第33页 |
·药品 | 第33页 |
·仪器 | 第33-34页 |
·方法 | 第34-37页 |
·培养方法 | 第34页 |
·粗酶液的制备 | 第34页 |
·漆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34页 |
·纯化步骤 | 第34-35页 |
·凝胶电泳 | 第35页 |
·温度及pH对漆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金属离子对纯化的漆酶活性的影响 | 第36页 |
·纯化漆酶的动力学参数测定 | 第36页 |
·染料的脱色实验 | 第36-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3页 |
·离子交换层析上样缓冲体系pH的选择 | 第37页 |
·漆酶纯化 | 第37-38页 |
·pH对漆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温度对漆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40-41页 |
·金属离子对纯化的漆酶活性的影响 | 第41页 |
·染料脱色实验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5 新月弯孢霉菌丝球对染料脱色作用的研究 | 第45-52页 |
·材料 | 第45页 |
·菌种 | 第45页 |
·培养基 | 第45页 |
·药品 | 第45页 |
·仪器 | 第45页 |
·方法 | 第45-46页 |
·菌丝球的培养方法 | 第45页 |
·菌丝球对染料脱色的研究 | 第45-46页 |
·菌丝体固定化方法 | 第46页 |
·染料废水脱色率的测定 | 第46页 |
·染料脱色过程扫描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1页 |
·菌丝球对染料脱色的效果 | 第46-47页 |
·菌丝球与固定化菌丝体对染料脱色效果的比较 | 第47页 |
·菌丝球与固定化菌丝体应用稳定性比较 | 第47-48页 |
·不同碳源、氮源制备的菌丝球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 第48-49页 |
·培养基正交实验 | 第49-50页 |
·微量元素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 第50页 |
·优化前和优化后新月弯孢霉菌丝球产酶历程比较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