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3-1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第2章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相关理论 | 第22-43页 |
| ·上市公司价值的界定 | 第22-24页 |
| ·价值评估基础理论 | 第24-27页 |
| ·费雪的资本预算评估理论 | 第24-25页 |
| ·莫迪里安—米勒的价值评估理论 | 第25-27页 |
| ·股票价值估值模型 | 第27-32页 |
| ·股利贴现模型 | 第27-28页 |
| ·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 | 第28-31页 |
| ·经济增加值模型 | 第31页 |
| ·实物期权估计模型 | 第31-32页 |
| ·投资价值评价方法 | 第32-36页 |
| ·因子分析法的原理 | 第33页 |
| ·因子分析法的数学模型 | 第33-34页 |
| ·因子分析法的步骤 | 第34-36页 |
| ·影响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主要因素 | 第36-42页 |
| ·宏观层面分析 | 第36-38页 |
| ·中观层面分析 | 第38-40页 |
| ·微观层面分析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3章 影响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因素分析 | 第43-64页 |
| ·宏观环境分析 | 第43-52页 |
|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第43-47页 |
|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 第47-49页 |
| ·经济环境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分析 | 第49-52页 |
| ·钢铁行业分析 | 第52-63页 |
| ·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 第52-57页 |
| ·钢铁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第57-59页 |
| ·钢铁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 第59-61页 |
| ·钢铁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4章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综合评价 | 第64-84页 |
|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64-65页 |
| ·投资价值评价体系的制定原则 | 第65-67页 |
| ·科学性原则 | 第66页 |
| ·全面性原则 | 第66页 |
| ·可操作性原则 | 第66页 |
| ·导向性原则 | 第66-67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67-73页 |
| ·盈利能力指标 | 第67-68页 |
| ·成长能力指标 | 第68-69页 |
| ·偿债能力指标 | 第69-70页 |
| ·股本扩张能力指标 | 第70-71页 |
| ·资产管理能力指标 | 第71-73页 |
|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 | 第73-83页 |
| ·因子分析适应性检验 | 第74页 |
| ·确定公因子的数量 | 第74-76页 |
| ·因子识别 | 第76-78页 |
| ·因子得分 | 第78-79页 |
| ·综合评价排序 | 第79-81页 |
|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结果分析 | 第81-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5章 案例分析及对策建议 | 第84-109页 |
| ·宝钢股份公司分析 | 第84-90页 |
| ·经营状况分析 | 第84-86页 |
| ·财务状况分析 | 第86-89页 |
| ·发展战略及趋势分析 | 第89-90页 |
| ·公司主要财务指标预测 | 第90-97页 |
| ·营业收入增长率预测 | 第90-92页 |
| ·其他主要指标的预测 | 第92-97页 |
| ·公司自由现金流估值分析 | 第97-105页 |
| ·权益资本成本的估算 | 第99-102页 |
| ·折现率的估算 | 第102-103页 |
| ·公司价值的确定 | 第103-105页 |
| ·敏感性分析 | 第105-106页 |
| ·对策建议 | 第106-108页 |
| ·从国家的视角提升钢铁行业投资价值 | 第106页 |
| ·从上市公司的视角提升自身内在价值 | 第106-107页 |
| ·从投资者的视角提高价值投资理念 | 第107-10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 结论 | 第109-111页 |
| 附录1 | 第111-112页 |
| 附录2 | 第112-114页 |
| 附录3 | 第114-1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5-11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18-119页 |
| 致谢 | 第119-120页 |
| 作者简介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