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匿名隐私保护模型中准标识符最佳值问题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基础知识 | 第16-26页 |
·敏感信息 | 第16-18页 |
·攻击方式 | 第18-22页 |
·多方共谋 | 第18页 |
·信息推理 | 第18-22页 |
·视图安全发布过程 | 第22-25页 |
·视图安全判定 | 第22-24页 |
·信息泄露测量 | 第24页 |
·信息泄露消除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准标识符最佳值的求解问题 | 第26-38页 |
·引言 | 第26页 |
·基本定义 | 第26-30页 |
·准标识符最佳值的求解问题 | 第30-32页 |
·求解准标识符最佳值的贪婪算法 | 第32-37页 |
·算法主要思想 | 第32-33页 |
·算法描述 | 第33-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基于节点链枚举树的准标识符最佳值求解方法 | 第38-54页 |
·引言 | 第38页 |
·基于实用性要求的信息损失度量公式 | 第38-40页 |
·基于节点链枚举树的准标识符最佳值的求解方法 | 第40-49页 |
·节点链枚举树 | 第40-45页 |
·节点链枚举树的动态构建方法 | 第45-47页 |
·减少搜索空间的策略 | 第47-49页 |
·准标识符最佳值的求解方法 | 第49页 |
·基于节点链枚举树的准标识符最佳值求解算法 | 第49-53页 |
·算法描述 | 第49-52页 |
·算法分析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算法的实验验证 | 第54-64页 |
·引言 | 第54页 |
·验证求解准标识符最佳值的贪婪算法 | 第54-57页 |
·实验设置 | 第54-55页 |
·实验数据 | 第55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验证基于节点链枚举树的准标识符最佳值求解算法 | 第57-63页 |
·实验设置 | 第57页 |
·实验数据 | 第57-58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8-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