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胺对纤维改性及导电性能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导电纤维概述 | 第10页 |
| ·导电纤维的应用 | 第10-12页 |
| ·抗静电功能 | 第10-11页 |
| ·防辐射功能 | 第11页 |
| ·制备织物传感器 | 第11页 |
| ·开发智能服装 | 第11-12页 |
| ·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12页 |
| ·其他领域的应用 | 第12页 |
| ·原位聚合法的应用前景 | 第12-14页 |
| ·不同种类的导电纤维比较 | 第12-13页 |
| ·聚苯胺导电纤维的优点 | 第13页 |
| ·聚苯胺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 | 第13-14页 |
| ·原位聚合法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 第2章 导电纤维的分类及发展 | 第16-24页 |
| ·导电纤维的性能 | 第16-17页 |
| ·导电材料的导电机理 | 第16页 |
| ·导电纤维的特点 | 第16页 |
| ·影响纤维导电性能的主要因素 | 第16-17页 |
| ·导电纤维的分类及制造方法 | 第17-19页 |
| ·金属系导电纤维 | 第17页 |
| ·金属化合物型导电纤维 | 第17-18页 |
| ·碳黑系导电纤维 | 第18页 |
| ·导电高分子型纤维 | 第18-19页 |
| ·导电纤维的研究概况 | 第19-22页 |
| ·导电纤维的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实验原理及理论依据 | 第24-37页 |
| ·实验原理 | 第24-26页 |
| ·原位聚合法的原理 | 第24页 |
| ·聚苯胺的结构 | 第24-25页 |
| ·聚苯胺导电机理 | 第25-26页 |
| ·基质纤维的性质 | 第26-29页 |
| ·涤纶的优良性能 | 第26-27页 |
| ·涤纶的化学稳定性 | 第27-29页 |
| ·苯胺的性质 | 第29-30页 |
| ·聚苯胺的性质 | 第30页 |
| ·聚苯胺的溶解性 | 第30-32页 |
| ·聚苯胺的合成 | 第32-34页 |
| ·化学氧化聚合法 | 第32页 |
| ·电化学聚合法 | 第32-33页 |
| ·乳液聚合法 | 第33页 |
| ·微乳液聚合法 | 第33-34页 |
| ·聚苯胺导电纤维的制备 | 第34-36页 |
| ·聚苯胺本体纺丝 | 第34-35页 |
| ·共混纺丝 | 第35页 |
| ·原位聚合法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实验部分 | 第37-41页 |
| ·主要实验材料、化学品及仪器 | 第37页 |
| ·纤维材料 | 第37页 |
| ·实验所用主要化学药品 | 第37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7页 |
| ·实验步骤 | 第37页 |
| ·纤维导电性能测试 | 第37-38页 |
| ·主要实验内容 | 第38-40页 |
| ·碱处理的作用 | 第38页 |
| ·预浸时间的影响 | 第38页 |
| ·氧化剂种类的影响 | 第38-39页 |
| ·氧化剂浓度的影响 | 第39页 |
| ·掺杂酸种类的影响 | 第39页 |
| ·掺杂酸浓度的影响 | 第39页 |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9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5章 实验数据与分析讨论 | 第41-64页 |
| ·不同碱处理的实验数据及分析 | 第41页 |
| ·不同预浸时间的实验数据及分析 | 第41-43页 |
| ·氧化剂的实验数据及分析 | 第43-48页 |
| ·不同种类氧化剂的数据及分析 | 第43-44页 |
| ·不同氧化剂浓度的数据及分析 | 第44-48页 |
| ·掺杂酸的实验数据及分析 | 第48-55页 |
| ·不同种类掺杂酸的数据及分析 | 第48-49页 |
| ·不同掺杂酸浓度的数据及分析 | 第49-55页 |
| ·不同反应温度的实验数据及分析 | 第55-58页 |
| ·不同反应时间的数据及分析 | 第58-62页 |
| ·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