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1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基层民主与乡村治理基本理论 | 第11-18页 |
·民主内涵与基层民主 | 第11-14页 |
·民主、基层民主的内涵 | 第11页 |
·我国基层民主的实践价值 | 第11-14页 |
·治理理论与乡村治理的内涵 | 第14-16页 |
·治理理论的兴起 | 第14-15页 |
·乡村治理的内涵 | 第15-16页 |
·我国乡村治理的模式选择 | 第16-18页 |
·“乡政权制”的治理模式 | 第16页 |
·“人民公社制”的治理模式 | 第16页 |
·“乡政村治”的治理模式 | 第16-18页 |
第三章 我国基层民主与乡村治理的现状分析 | 第18-29页 |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与乡村治理取得的成就 | 第18-21页 |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成效突出 | 第18-19页 |
·我国乡村治理条件不断改善 | 第19-21页 |
·我国乡村治理困境的表现 | 第21-23页 |
·乡村经济发展落后 | 第21页 |
·公共产品供应短缺 | 第21-22页 |
·乡村治理人才匮乏 | 第22-23页 |
·乡村社会秩序失衡 | 第23页 |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23-25页 |
·乡村关系冲突 | 第23-24页 |
·“两委”关系紧张 | 第24-25页 |
·贿选问题严重 | 第25页 |
·民主建设滞后 | 第25页 |
·制约我国乡村治理机制良性运转的主要因素 | 第25-29页 |
·制度设计的缺陷和传统行政体制的影响 | 第25-26页 |
·法制规范笼统,“两委”职责不清 | 第26页 |
·民主选举程序不规范,村民民主意识淡薄 | 第26-27页 |
·相关制度体系不健全 | 第27-28页 |
·村民文化素质不高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我国基层民主与乡村治理相互促进机制的构建 | 第29-39页 |
·构建基层民主与乡村治理相互促进机制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农村基层民主不完善与乡村治理困境相伴而生 | 第29页 |
·乡村治理环境与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相互影响 | 第29-30页 |
·构建基层民主与乡村治理相互促进机制的可能性 | 第30-31页 |
·村民自治是我国乡村治理的制度保障 | 第30-31页 |
·乡村治理为基层民主发展提供环境支持 | 第31页 |
·构建基层民主与乡村治理相互促进机制的基本要求 | 第31-39页 |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两委职责划分 | 第31-33页 |
·规范乡村治理权限,构建乡村互动机制 | 第33-34页 |
·加快民主制度创新,细化民主操作程序 | 第34-37页 |
·培育自治组织体系,构建多元治理主体 | 第37-38页 |
·拓宽司法救济途径,维护村民合法权益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乡村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 第39-43页 |
·坚持和改进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 | 第39-40页 |
·树立正确的领导理念,提高村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 | 第39页 |
·完善党内民主建设,保证党员干部的廉洁公正 | 第39-40页 |
·大力发展经济,为乡村治理提供物质支持 | 第40页 |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 第40页 |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激励全民创业 | 第40页 |
·加强教育引导,促进村民树立现代政治文明意识 | 第40-41页 |
·加大宣传,提升村民的民主意识 | 第41页 |
·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 | 第41页 |
·加强农村普法工作和社会治安工作 | 第41页 |
·调整财政支农政策,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第41-43页 |
·继续加大农村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 第41页 |
·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 第41-42页 |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