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第13-15页 |
序言 | 第15-18页 |
第一部分 祖国医学对Graves病的认识 | 第18-36页 |
第一节 Graves病中医病名的认识 | 第18页 |
第二节 Graves病的病因病机 | 第18-23页 |
一、Graves病的病因 | 第18-20页 |
二、Graves病的病机 | 第20-23页 |
第三节 Graves病的辨证论治 | 第23-25页 |
第四节 Graves病的治疗 | 第25-36页 |
一、治疗法则与方药 | 第25-28页 |
二、疗效特点 | 第28-36页 |
第二部分 Graves病易感基因SNP位点的筛选 | 第36-49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一) 材料 | 第36-37页 |
(二) 方法 | 第37-38页 |
二、结果 | 第38-42页 |
(一) Graves病易感基因一览表 | 第38-41页 |
(二) SNP位点的选择 | 第41-42页 |
三、讨论 | 第42-49页 |
1、遗传易感基因与Graves病的关系 | 第42-45页 |
2、Graves病的单基因遗传易感性研究存在局限性 | 第45-46页 |
3、SNP、GWAS研究已成为人类后基因组时代的主要内容之一 | 第46-49页 |
第三部分 Graves病不同证型与SNP的关系研究 | 第49-67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49-50页 |
二、诊断标准 | 第50-53页 |
三、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53-58页 |
四、统计方法 | 第58-59页 |
五、结果 | 第59-60页 |
六、实验相关图片 | 第60-63页 |
七、讨论 | 第63-67页 |
1、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 | 第63-64页 |
2、肝郁火旺证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 | 第64-65页 |
3、气阴两虚证、肝郁火旺证与易感基因SNP的关系 | 第65-67页 |
第四部分 Graves病(气阴两虚证)复发与SNP相关性的研究 | 第67-80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67-68页 |
二、诊疗标准 | 第68-69页 |
三、治愈与复发标准 | 第69页 |
四、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69页 |
五、统计方法 | 第69-70页 |
六、结果 | 第70-74页 |
七、讨论 | 第74-80页 |
1、CTLA4基因的重要作用 | 第75-76页 |
2、PTPN22基因多态性在中国人中极为罕见 | 第76-77页 |
3、IFIH1基因存在SNP多态性 | 第77-78页 |
4、CD40基因与Graves病的证型及复发均无关 | 第78-80页 |
第五部分 复方甲亢片降低复发的分子学机理研究 | 第80-85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80页 |
二、诊疗标准 | 第80页 |
三、治愈与复发标准 | 第80页 |
四、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80页 |
五、统计方法 | 第80-81页 |
六、结果 | 第81-82页 |
七、讨论 | 第82-85页 |
1、益气养阴法为治疗Graves病的主要治法之一 | 第82-83页 |
2、复方甲亢片治疗Graves病复发率较低 | 第83-85页 |
讨论 | 第85-98页 |
1、应用系统生物学引入Graves病中医学病证的实质研究 | 第85-87页 |
2、人类后基因组时代为中医证候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 | 第87-89页 |
3、CTLA4基因与Graves病气阴两虚证有关 | 第89-90页 |
4、TNF基因、TSHR基因与Graves病肝郁火旺证有关 | 第90-92页 |
5、CTLA4基因在Graves病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 | 第92-93页 |
6、气阴两虚证在Graves病辨证分型中占主要地位 | 第93-94页 |
7、复方甲亢片方药作用机制 | 第94-96页 |
8、创新点 | 第96页 |
9、未来研究方向 | 第96-98页 |
结论 | 第98-99页 |
综述 | 第99-118页 |
综述1 中医体质学说及其与Graves病证候的研究进展 | 第99-110页 |
一、体质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 第99-102页 |
二、中医体质学说的相关研究 | 第102-106页 |
三、Graves病的中医体质学研究 | 第106-108页 |
四、总结 | 第108-110页 |
综述2 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方法进展 | 第110-118页 |
一、SNP的相关概念 | 第110-111页 |
二、SNP的基因分型技术 | 第111-117页 |
三、在人类基因中的应用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5页 |
附录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