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7-11页 |
·土壤微结构体在保护有机碳方面的作用 | 第7-8页 |
·土壤粘土矿物与有机碳的相互作用 | 第8-9页 |
·土壤矿物的表面性质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 | 第9-10页 |
·土壤有机碳在粘土矿物和氧化物表面的分布 | 第10-11页 |
2 引言 | 第11-12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2-15页 |
·试验材料 | 第12页 |
·供试土壤 | 第12页 |
·实验方法 | 第12-15页 |
·土壤微团聚体的分级 | 第12-13页 |
·稳定性土壤有机碳和氮样品的制备 | 第13页 |
·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的测定 | 第13页 |
·土壤有机碳和氮的测定 | 第13页 |
·土壤比表面积的测定 | 第13页 |
·土壤阳离子代换量的测定 | 第13-14页 |
·计算与统计分析 | 第14-1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5-31页 |
·黄棕壤微团聚体的颗粒组成 | 第15页 |
·黄棕壤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和氮的分布特点 | 第15-19页 |
·黄棕壤微团聚体中总有机碳和氮及稳定性有机碳和氮的分布特点 | 第15-18页 |
·黄棕壤微团聚体中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点 | 第18-19页 |
·黄棕壤比表面积的变化 | 第19-21页 |
·黄棕壤微团聚体中阳离子代换量的变化 | 第21-22页 |
·黄棕壤中铁铝氧化物的分布特点 | 第22-24页 |
·黄棕壤比表面积与有机碳和氮的关系 | 第24-25页 |
·黄棕壤阳离子代换量与有机碳和氮的关系 | 第25-26页 |
·黄棕壤比表面积与阳离子代换量的关系 | 第26页 |
·黄棕壤中铁铝氧化物与稳定性有机碳和氮的关系 | 第26-31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31-36页 |
·讨论 | 第31-34页 |
·NaOCl 去除有机碳的效果 | 第31页 |
·黄棕壤中团聚体的颗粒组成 | 第31页 |
·微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的保护作用 | 第31-32页 |
·不同利用方式的黄棕壤中有机碳和氮的分布特点 | 第32-33页 |
·黄棕壤比表面积在稳定有机碳方面的作用 | 第33页 |
·黄棕壤阳离子代换量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 | 第33-34页 |
·铁铝氧化物对土壤有机碳的保护作用 | 第34页 |
·结论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5页 |
Abstract | 第45-47页 |
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 第47页 |
待发表论文 | 第47页 |